杨肇□ (1898-1974):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教授(1922-1923)

时间:2002-06-02浏览:11935

杨肇□ (1898-1974)
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教授(1922-1923)

  杨肇□,著名物理学家,科学翻译家,曾用名杨季潘、杨寄凡,1898年生,四川省潼南县人。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学学习,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18年因成绩优异,考取庚款公费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获电机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在国立东南大学任工科教授,协助主任茅以升创建电机系,1923年任首任系主任。不久去北京西门子电机厂任工程师,1925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28年任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秘书,1947-1950年在青岛任山东大学教授、教务长,解放后任该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直至1974年病逝。他还历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审,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杨肇□在物理研究所期间,除丁西林所长外,不设副所长,杨肇□兼任秘书,实际上负责日常工作及业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曾以他为首由王书庄等参加建立了一个检验室,研制了一些标准仪器去校正别的仪器,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几方面的鉴定方法。研制出长度、时间、质量几方面的基本量器,曾对外作过一些基本量器的鉴定,这是我国关于鉴定科学仪器方面开创性工作。杨肇□曾领导附属工厂研制生产了大批中学物理实验仪器(高中600套,初中3000套),培养了很多研制科学仪器的科技人员。
  杨肇□等人在沦陷期间,由于他的组织领导,原物理研究所的在沪人员为物理所保护了一批仪器,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贡献出来。杨肇□与王书庄、赵元等担着风险,暗中组织了一些技术工人为后方的一些有关单位修理仪器。
  杨肇□和陆学善、裘维裕、周昌寿等人一不当汉奸,二对中国的复兴满怀信心。杨肇□自告奋勇组织起这批力量从事《物理学名词》的改订工作。他对物理学名词颇有研究,有许多独到之处,许多物理名词是杨肇□制订的,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第一本《物理学名词》大约在1933年或1934年间出版,是由当时的教育部领导的,杨肇□任该书编委会主任委员,该书由他主持编定。以后杨肇□自己曾翻译过《电学理论》、《电学原理》二书,其中对于名词的译订都十分严谨认真,作出了很好的范例。我国的物理学名词比较成熟,科学性很强,既准确又精练,这是与杨肇□卓越的贡献分不开的。
  1943-1944年间杨肇□组织了裘维裕、陆学善、叶蕴理、王福山等9位专家、教授,从事《乙酉丛书》的翻译工作。包括微分和积分演算、微分方程理论、物理教科书(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场、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讲座(普通力学、变形体力学)、电学理论、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参考书等共12册。这是我国较早有计划、有重点地介绍国外优秀的物理学、数学和化学等方面的书籍。
  杨肇□1950年调北京工作后,除在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科学出版社任职外,还曾任《物理通报》主编,中国物理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务委员,1954年曾参加科普代表团赴苏联访问。1958年曾翻译出版了Y·毕尔斯著的《误差理论简引》一书,1962年曾被郭沫若院长聘请为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委员。他曾主管《中国科学》、《科学记录》英文版的编审工作。科学出版社的一些老编辑同志,至今还十分怀念杨肇□精熟的外文工作以及他在工作中的高效率。
  杨肇□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为我国物理科学的发展,为培养科技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学生王书庄等人对他青年时代在授课中热情负责的精神十分感佩,至今还记忆犹新。他的许多学生现在都是有名的专家教授。同时杨肇□在有关科学技术书刊的编译、出版和名词审订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