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集(1900-):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28年毕业校友

时间:2002-06-02浏览:47882

郑集(1900-)
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28年毕业校友

  郑集,著名生物化学家,1900年5月6日生,四川南溪人。1922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主修生物学,辅修化学。1925年休学一年,在四川省立第三中学任教,1926年秋复学,至1928年毕业。1929年赴美国留学,攻读生物化学,1931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34年在印第安那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夏回国,任中国科学社研究员,创办生化研究室,1935年回母校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生物化学教授兼科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中大医学院西迁成都,1946年随中大医学院复员回南京继续任教。其后曾到兰州大学和兰州兽医学院讲学,1948年返回中央大学任教,1949年春访问美国,1950年回南京大学医学院任教。1953年3月南大医学院更名为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并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郑集每年中半年在四军医大,半年在南大生物系讲授生物化学。1956年在南京大学被评为一级教授,1959年任南大生化系教研室主任。
  郑集历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助教,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助理兼生化室负责人,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全国卫生科学研究委员会营养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华自然科学社理事、组织部主任,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和第十五届年会论文组组长,中国生理科学会全国理事兼江苏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等职,他还是《生物化学》、《营养学报》等11种学术期刊的编委、顾问、编辑、特约编辑、经理编辑,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兼生物化学组组长,他还曾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生物系系务委员会委员,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等。
  郑集长期从事生物化学、营养学及衰老生物学方面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奋斗了60多个春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45年在中央大学创办了生物化学研究所,招收了研究生;在1957年建立了南京大学生物系的生化专业,招收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至1985年南大的生化专业脱颖而出,独立建成南大生化系,1985年后,他虽高龄却仍招收博士研究生,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生化科学的高级人才,可说他是桃李中外,名家如云。
  早年他在国外攻读学位时,他就开始从事植物种子蛋白质的研究,1933年开始从事大豆球蛋白的研究,回国后继续研究大豆蛋白质的化学和营养价值,对大豆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等电点测定,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等作了系统的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他用氮平衡法研究了大豆蛋白质在人体营养上生理价值,得知大豆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为64,稍加动物性蛋白质后,其生理效价更高,这些研究对人类食用大豆蛋白质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从1974年起他开展了人体的衰老机制和抗衰老的研究课题,1985年出版了《衰老与抗衰老》一书,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到1991年止,郑集撰写并已正式出版有专著八部、教材八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7篇,综述、人物传记及科普文章192篇,还有部分著作和教材正待付梓。
  学术精深、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攀登不懈的郑集,因为他出色的业绩和学术成就,获得了国内外多种荣誉:1933年获美国科学人员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称号;1945年因研究大豆蛋白质化学及其营养价值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科学奖金;1956年被评为第四军医大学先进工作者,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获南京大学颁发的优秀教师奖;他的《健康长寿之路》和《衰老与抗衰老》分别获1988年全国优秀科普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普通生物化学》教材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84年文理兼通、学贯中西的郑集出版了集84首诗词的文学著作《信步吟集》,书中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对事业人生满怀着激情,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朱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