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贡南(1901-1991):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1929年毕业校友

时间:2002-06-02浏览:848

丁贡南(1901-1991)
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1929年毕业校友

  丁贡南,公路工程专家。1901年9月出生,安徽怀宁人。1923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工业学校后任省道局技佐,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后在浙赣铁路任练习工程司、帮办工程司,1932-1937年任杭徽路皖段(霞坑至歙县)、屯(溪)淳(安)公路、皖赣公路等工程处主任工程司,安徽省建设厅技正,皖北公路工程处主任工程司,安徽省公路局总工程司。1938-1943年任汉渝公路工程处主任工程司。1943年任西康省水利局副局长、局长;1946-1950年任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五区公路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司。1950-1955年任西南区公路局副处长、西南交通部计划处副处长、西南公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1955-1976年任交通部的公路总局、基本建设局、公路工程管理局的副总工程师。"文革"中遭受迫害,1978年恢复工作,任公路局科技委委员,后任顾问。
  1921-1938年丁贡南在安徽工作十余年中,主持并亲自参加霞歙、屯淳、屯歙及谭杨这4条公路620余公里的踏勘、定线、设计及施工。为了抗战的需要,丁贡南还主持并亲自参加了蚌埠至亳州、固镇、寿县及至临淮关这4条公路共450里的勘测设计及施工工作。皖北缺乏砂石,他深入现场发动群众,搜集碎石等做为集料,建成了各种就地取材的低级路面结构,保证了公路的畅通,并为中、低级路面铺筑技术积累了经验。
  汉渝公路为接送苏联援助抗日物资至重庆的一条最近的路线,丁贡南负责万沅至重庆全长共417公里的测设施工,他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为当时线形标准较好的一条公路。同时,选定了当时跨径最大的悬臂结构的永久式公路大桥"通川桥"的桥位。汉渝公路和大桥的建成,支援了抗日战争。1943-1946年,他任西康省水利局长时,创办了省水文总站,主持了西康天全小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积达4500余亩。
  1946年后,丁贡南负责勘察重庆至湖北恩施的450多公里公路,选定了比较经济合理的路线,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测设技术提供了经验。同时,他还曾主持对成渝、川陕、川黔等公路的中、小桥梁的改建修复工程,采用石拱及多种钢筋混凝土永久式结构,使这些公路桥梁实现永久化。
  共和国建立后,他在西南区工作期间,积极参加西南地区道路、桥梁的修复工作,制订了"一五"期间公路交通事业发展规划,亲自深入现场进行勘测设计,帮助制订作业计划和劳动组织安排,主持解决技术上存在问题,为西南地区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调交通部工作后,部的机构多次变动,但他一直担任副总工程师的职务,协助领导组织有关公路方面技术问题的论证,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组织审查公路设计文件、技术标准、规范及有关的规章制度,总结、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他曾主持并组织制订了我国自己的养路规范、路线勘测规程及一些技术规范。对"一五"期间经中央审批兴建的公路设计,在路线方面提出许多有益建议。如通往少数民族地区的贵州册(亨)三(江)公路,长500多公里,他在审批时,不顾年事已高,亲赴现场,在贵州山区中实地勘察,对路线走向,减少工程量及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
  丁贡南1952年在重庆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第二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常委、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农工党北京市第五、六届委员会主委及第七届名誉主委。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七届委员;北京市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常委和第六届副主席。1978年当选为中国公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5年被聘为名誉理事,1990年被授予荣誉理事。1991年3月病逝于北京,终年90岁。
  (刘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