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斯百(1905-1973):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28年毕业校友

时间:2002-06-02浏览:586

吕斯百(1905-1973)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28年毕业校友

  吕斯百,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又名则男,1905年10月15日出生,江苏江阴人。小学毕业时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五年毕业,特准直升附设的艺术专修科。1927年学校停办任小学教师。知蔡元培对教育有革新主张时,吕斯百邀集省四师艺术科的同学联名上书,要求将四师之艺术科并入东南大学,获蔡批准,定名为艺术教育专修科,属东大教育学院。吕斯百入学后,得到徐悲鸿的赏识。1928年徐悲鸿派他去法国学习油画,考取里昂美术专门学校。三年学习屡考第一。课余时间都是进里昂国立博物馆,参观、研究、临摹前辈艺术大师的作品。三年学习期满,他的毕业油画《汲水者》被评为首奖。1931年考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同时在巴黎儒里盎油画研究院研究油画,师从著名画家劳朗士,1934年《水果》、《野味》两幅入选巴黎春季沙龙。
  1934年,吕斯百到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和德国边境城市游历考察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还接受苏州美专校长颜文梁的聘请,兼课一年。
  自从吕斯百受聘之后,便成了系主任徐悲鸿的得力助手,分担系行政工作。因为徐悲鸿有出国任务,后来又去广西,系主任工作由吕斯百料理。1937年转为代理系主任,1940年起正式任系主任。他后来调往兰州创办艺术系,1957年调回南京师范学院任美术系主任。他在1934年发表了题为"艺术学系之过去与未来"的文章,这篇文章对当今艺术教育有参考价值,国家教委主办的双月刊《中国美术教育》于1992年第3期重新全文发表。
  吕斯百逐步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聘请功力深厚、适合现实主义艺术教育的画家和史论家任教。于1943年恢复了一度停办的音乐组,抗战西迁,吕斯百想方设法将设备运走。除巨大的石膏外,其余全部运到重庆。抗战胜利归来,他四出寻找,除"酒神"一座外,全都搜索回来。这些石膏像是国内所仅有的,至今仍是南师大美术系的珍贵教具。
  吕斯百主要教素描和油画。他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谁以主观代替客观实际,定受批评,艺术系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国画、西画、美术史论、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学生课外还可以学雕塑。为适应加强艺术师资培养的需要,他开设"图画教学方法"课。他提倡学生学木刻、漫画。
  吕斯百的夫人马光璇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外甥女。南京解放前夕,吴稚晖要他们一起去台湾,吕斯百听恩师徐悲鸿的留在大陆。
  1949年10月,吕斯百奉命上北京进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一年后,1950年9月奉派到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工作。
  经吕斯百七年的苦心经营,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从无到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师艺术系科,崭新地屹立于西北大地,成为西北艺术教育的摇篮,为西北艺术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1957年10月调回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担任系主任。吕斯百短短几年,教学用房使用面积扩大了两三倍,每年拨给的业务费、科研费,按师生在校人数的比例相比较,也都超过本校其他文科各系许多。美术系新开设了书法课,教师外聘不易。吕斯百看中了青年教师尉天池,对他进行重点培育,请书法家沈子善指导,尉天池勤学苦练,终于成为有成就的书法教授。
  吕斯百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南京分社副主任兼组织部长并兼南师支社主任委员,江苏省三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文联三届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等职。1960年在南师被评为教育革命先进工作者。
  吕斯百不幸在"文革"中,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于1973年1月含冤逝世。
  (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