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守白(1912-1992):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1946-1947)

时间:2002-06-02浏览:1305

毛守白(1912-1992)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1946-1947)

  毛守白,著名医学寄生虫学家。1912年12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1年在上海震旦大学预科毕业后,升入震旦大学医学系,1937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进修。1940年受聘担任上海信谊血清疫苗厂厂长,1941年起任上海医学院讲师、副教授。1946年受聘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年夏,他前往无锡、苏州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进行调查,成排置于村后小河边的粪缸内充满着鲜红血便,曾是人口稠密的村庄竟然十室七空。血吸虫病造成的危害比他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从此使他的学术生涯与血吸虫病结下不解之缘。他的"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综述"、"日本血吸虫形态记录"、"中国江苏苏州、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和"日本血吸虫尾蚴从钉螺逸出的探讨"四篇论文在美国的热带病学和寄生虫学杂志上发表,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1949年底,部队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大队,他应邀到设在嘉兴的中心防治站作技术指导。他奋力工作,在3个月内完成了第27军全体指战员的血吸虫病粪检普查和治疗任务,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他因此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1956-1983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国家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1984年6月,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顾问和寄生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195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守白在医学寄生虫学领域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血吸虫病的研究方面。为了在短期内查清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和感染血吸虫的人数,他从当时尚处于开创阶段的免疫诊断研究入手,并经改造,创用肝卵抗原代替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证明其效价不低于成虫抗原。1957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肝卵抗原作皮内试验,并结合对皮内试验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很快完成了6000余万人的普查任务,从而迅速地掌握了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和感染人数的情况,为制定防治血吸虫病的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提供血吸虫病实验研究的手段,毛守白于50年代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抓住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人工饲养钉螺、血吸虫毛蚴实验感染钉螺、血吸虫尾蚴感染实验动物、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以及血吸虫病实验治疗、抗血吸虫药物筛选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和常规,推进了血吸虫病的科学研究,使之有效地服务于防治工作。
  毛守白和同事们通过对来自各地的钉螺标本进行比较研究,作出了"中国大陆的钉螺是一个同属种,即湖北钉螺"的结论,并指出以往国外学者提出的以齿舌公式作为钉螺分类的依据是不可靠的,从而澄清了20余年来国际寄生虫学界认为"中国大陆的钉螺有十几个种"的错误论点。
  毛守白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进展和经验,主编了近80万字的专著《血吸虫病学》。他主编或合作主编的主要著作还有《寄生虫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及《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他还担任了《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顾问及《美国临床寄生虫学进展》编委。
  1984年5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7届世界卫生大会授予毛守白"里昂.伯尔纳"基金奖,以表彰他在社会医学,特别是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这是我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1989年,由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提名,经法国国家教育、体育与青年部批准,授予毛守白为该大学名誉博士称号。
  毛守白1992年4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
  (孙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