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慈(1913-1975):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1935年毕业校友

时间:2002-06-02浏览:13601

孙多慈(1913-1975)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1935年毕业校友

  孙多慈,女,著名画家,原名孙韵君,1913年4月12日出生,安徽寿县人。她是进士出身历任光绪年间工、礼、吏、户四部尚书,中国首任学务大臣一手创办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孙家鼐的孙女。她自幼聪明好学,酷爱丹青,牙牙学语起就能琅琅诵诗,髫龄入学,便是品学兼优,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孙多慈仰慕南方第一学府中央大学名师云集,人才辈出,投考中大艺术科而以成绩优异获录取,图画一门得了个100满分。孙多慈入校就读以后益发虚心问学,埋头努力。以原有的基础,加上持之不断的奋发用功,自然深得艺术科主任徐悲鸿青睐赏识,成为第一得意门生,希望她成为衣钵传人,每作石膏素描或人体写生,必叫孙多慈拿去再临摹一遍。1935年孙多慈22岁,以高居榜首的荣誉毕业于中大艺术科。
  孙多慈毕业时便隆重出版了《孙多慈素描集》。由大诗人、名教授宗白华作序,给她最高的评价:"落笔有音,取像不惑,好像前生与造化有约,一经晤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惟观察精确,更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观察敏锐,笔法坚实,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还对她的水墨画评论说:"落笔不多,全以墨彩分明暗凹凸,以西画之体感含咏于中画的水晕墨章中,质实而空灵,别开生面,引中画更近自然,恢复踏实的形体感,未尝不是中画发展的一条新路。"
  孙多慈毕业后不断精进,不论素描、水粉画或油画,她的用笔、用色,及对五官细部的处理,都与徐悲鸿的相似,可以说她是得了徐悲鸿的衣钵真传。她的作品曾入选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1947年在上海市举行展览,1951年在台北市举行个展。
  孙多慈后来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研究生,并去法国国立美术学院从事研究。1957年获台湾教育部颁给美术类金像奖。从此她的绘画观念逐渐改变,精研印象派以后的画家,画风大为改变。
  孙多慈自中大毕业后,先在中学教书,后去台湾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授,曾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两度赴美讲学,一度在伊朗开过画展,备受伊朗国王巴勒维皇后的赞赏。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系成立时聘她担任首任系主任。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艺术教学,她多以国画白描方法作画,信手勾勒,生动传神,这就是她的代表笔法。
  孙多慈温厚和婉,事亲孝,待友诚。"与之相对,如沐春阳,如饮醇醪,无人不觉她可爱。"当年中大女生中,她可称得上凤毛麟角、天之娇女,集全国之菁英。在这些出类拔萃的扫眉才子里面,有两位自幼及长均每门功课必定能拿100分的顶尖人物。那便是媲美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和孙多慈,她俩在校同学时相互仰慕,情同手足,成为毕生好友,孙多慈所写"物理女王吴健雄"一文是她交友之情感表露。
  孙多慈后嫔台湾立委许绍棣,晚年痼疾缠身,痛苦不堪,于1975年抱疾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3岁。
  关于孙多慈与徐悲鸿间所谓感情纠葛一事,确曾盛传一时。当时徐出于艺术欣赏观念,赞叹孙多慈有纯洁清新的少女美,给她绘了一幅画像,"台城夜月"图,以玄武湖畔台城为背境,画中徐席地而坐,孙侍立一旁,围巾飘扬,天际一轮明月。此画堪称徐毕生人物画之极品,可惜师生间一教一学过于热衷,引起闲言闲语,画被徐夫人蒋碧微没收,孙多慈则神秘失踪。但与其说孙介入了徐蒋感情生活,毋宁说是孙无辜地被卷进入徐蒋间早已存在的家庭纠纷,与孙截然无关,只是给予她的压力无法承受,使一个前程无量、光芒万丈的大画家,步出中大校门后,意兴怏怏,疏于提笔,就此人海浮沉,以授课任教维生。只是每当灵感突现创作欲一起,必能有不世出的杰作出现,现存于华冈博物馆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大成馆正门内的"孔子画像","黄兴马上英姿","黄兴与夫人徐宗汉的油画像"等。
  (田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