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时昕,电子学家,1936年1月生,上海市人。1958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1月被派赴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学院进修,1979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1983年5月任副教授,1985年7月晋升为教授。程时昕是我国移动通信研究领域的著名教授,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通信与信号系统学科学术带头人。他曾任无线电技术专业教研组主任、无线电研究所副所长、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基础理论专业组副组长、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江苏省通信学会无线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获国家安全部记三等功一次。
他40年来工作于科研教学第一线,已培养博士27名、硕士46名,博士后6名,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若干问题"获世界通信年全国通信优秀作品奖。他为副主编的《电子信息技术》一书属"高科技知识丛书",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0年他承担总参二部任务研制地面活动目标侦察雷达,1973年又负责研制北京地铁双工无线电台,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期间提出并独立研制了一种可编程的脉冲干扰仿真器,1988年获中国发明专利。
1984年他提出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方法通过电离层传递数字信息,并设计了用IFFT和FFT实现的OFDM短波数传终端AMT871,数据速率2400bps,性能优于当时国外同类产品。在此基础上改制的中低速OFDM短波数传终端SDM已于1991年完成,被五十四所装备于"雷勤"防空预警系统。
1991年他参加国家"八五"攻关数字移动通信项目总体组,并负责自适应均衡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该成果提供邮电部一所用于实现我国最早的GSM移动通信系统,1996年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授予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
1996~2000年间从事863重大项目"IS-95CDMA车载式移动台"和"cdma2000-1x移动台"的研究。研制的两种样机均通过现场试验和863专家组验收,评为特优。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IS95CDMA和cdma2000-1x移动台样机。有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
程时昕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863组长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有2项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863组长基金项目"基于小波变换的宽带MCCDMA系统性能研究"为例,他指导博士生提出的WPTCDMA方案、Malvar小波用于chip成形的方法以及利用小波包变换的时频局域化特性设计抗干扰接收机的方法等,在未来移动通信(4G beyond)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1990年他参加国家科委"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发展战略研究组"和邮电部、电子部主持的"八五"攻关立项论证工作。他提出研究GSM系统,GSM系统被定为国家八五攻关的一个重点课题。
1991年他参加国家科委"863通信高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国家科委采纳了他提出的将个人通信网(PCN)技术列为重大研究课题的建议,PCN被确定为863通信主题四个专题之一。PCN立项后,1992年程时昕任首届863通信专家领导组成员。
1990年在东南大学建立"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程时昕担任主任。十年来已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项目,目前有35名博士生和110名硕士生在实验室学习。2000年科研经费达3500万元。实验室队伍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术梯队"。
程时昕多年来数十次赴世界各国参加国际会议,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同行们的联系,使无线电系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