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要闻

专访我国最年轻的副部级校长易红:高校要大胆改革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2日来源:浏览次数:119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秦海波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

        一个现象困扰了国内科技界很长时间,那就是产学研两张皮的问题。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出科研成果为导向,以争取奖励、发表论文、著作为目标,离商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而企业需要的创新成果,则是工程化的成熟技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我国有着丰富的科教和人才优势,但如何切实转化成产业和市场优势,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校长易红。

  易红代表开门见山,用“三个最”概括了东南大学的科研思路――“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即不断促进科研活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易红代表举了个例子:一座大桥的路面具备怎样的技术含量,才能经受冬季零下14度和夏季68度的桥面温度考验?东南大学承担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及应用”,解决了建桥中的关键技术,在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中运用,经受住了这样苛刻条件的检验,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项技术还在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重大建设工程中应用。而这只是近年来东南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坚持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江苏地方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服务的亮点之一。

  2000年以来,东南大学明确了“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道路”的发展战略,围绕“政府最关心什么,企业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老百姓最需要什么”确定科技工作重点,发挥建筑土木、机械动力、能源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学、交通运输等学科在国内高校明显的学科优势,不断探索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方式。通过“科技成果大江南北行”,东南大学的教师历时3年走遍了江苏13个地级市和鲁皖浙闽的部分地区,仅江苏就签订合同1422个,协议金额达8亿元,涉及项目投资30亿元。

  此外,东南大学还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改造,为江苏企业增添竞争力。例如,东南大学研制的1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用芯片版权的电子产品,辐射到熊猫集团等10多家企业,使合作企业新增产值3亿元以上,新增利税近1亿元。目前东南大学已和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近30家联合研发中心。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东南大学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易红介绍,2007年东南大学的科研经费达到了6.5亿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列。但这些钱并非完全来自于国家拨款,其中2/3来自于企业合作,这一比例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科研活动需要钱,但是不能简单地依靠国家加大投入。”易红说,“作为科技源头的大学,应主动向地方和企业挥动橄榄枝,一方面解决了经费问题,另一方面使得科研成果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31所副部级高校中最年轻的校长,易红认为高校要大胆改革、焕发青春。一方面,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高新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展开科技创新,致力于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主动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全国经济建设大局。

  “简单的说,一所高水平大学要做到‘顶天’、‘立地’。”易红说,“既要能够站在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重大课题前沿,解决问题,作出回答;又要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把高校中蕴藏的巨大的知识、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为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财富、人民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