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要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创造优良办学条件——东南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巡礼(之二)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4日来源:浏览次数:694

        东南大学历来就有重视教学的传统。李瑞清主持两江期间,悉心兴学育才,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东南大学,郭秉文力求四个平衡,即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国内与国际的平衡。新中国成立之后,南京工学院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提出教学和教学改革是学校长期的中心任务,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党、政、后勤、工会和青年团等工作,都要全心全意地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办学方针。进入八十年代后,学校向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在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学校依然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时任校长韦钰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已经成为东南大学一个重要的办学传统,也是推进学校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

        那么,走过世纪之交的东南大学,又是如何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呢?

        用制度巩固教学中心地位 以投入保障教学持续发展 

        按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要求,东南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学校积极利用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科研条件、高水平学术文化资源、高水平学术科研环境支持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在全校形成了重视教学、保障教学、投入教学、服务教学的机制和氛围。

        1.明确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

        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经常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对涉及本科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教学资源的配置、骨干教师的引进、本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教学奖惩制度的建立等事项,都及时加以解决。学校坚持校领导联系院系制度、校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育教学督察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院系开展专题调研,指导解决有关本科教学工作的问题。学校规定:校及院系的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副院长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每月召开一次教学院长(主任)会议,落实教学工作的各项部署。从90年代中期起,学校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或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推出一个工作主题,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重点工程,集全校的注意力和财力物力于教学工作,形成本科教学质量建设的集成合力。

        2.用制度规范教学

        东南大学把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作为研究型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涵。       

        首先,始终明确教授是本科教学的主体,强调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强调教授为本科教学质量把关。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以及岗位聘任与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等文件中规定所有教授、副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授课。成立校教学委员会,下设专业设置与评议委员会、课程建设等工作组,以及工科数学、物理等课程指导小组指导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培养年轻骨干教师。这些措施确保了教授成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

        其次,通过制度引导高水平的学科、科研支撑本科教学。出台《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学科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办法》等文件引导高水平的学科、科研支撑本科教学,推进各类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人员、课题面向本科生开放。

        第三,学校注重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岗位考核积分办法》、《实验、实习教学技术岗位考核积分办法》等制度,明确教学要求,落实教学运行检查制度,实现教学活动过程的连续监控。学校在《学科岗位聘任与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突出成果奖励条例》等文件中将教学获奖和科研获奖同等对待,获国家级教改重大项目、国家级教改重点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和奖励。

        第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十多年坚持学生评教制度,评教结果用作教师晋升职称、评奖荐优的重要参照;执行《学分制管理办法》、《优秀生培养办法》、《转系转专业实施细则》等条例,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

        3.以投入保障教学

        “十一五”期间,学校投入17亿元,建成九龙湖校区,总建筑面积约57.4万平方米,为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按照“优先保障教学运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原则,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以保证,确保本科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近3年,四项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2579.44万元、2640.7万元、2676.74万元;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比例分别为32.4%、33.87%、35.24%。“985工程”二期,公共基础与教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经费达到13795万元。学校通过“211工程”、“985工程”,集中财力有重点地支持教学基本要素建设。1995年以来,学校还每年设立50万元的教学奖励金,用于奖励在本科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4.管理服务教学

        东南大学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党委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铸灵魂,强重点,夯基础”,即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人文素质是基础。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学校大力推进党建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师德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工程等十大工程的建设。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书育人新格局。学校后勤等机关服务部门也都围绕本科教学中心任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目标不断努力。

        以奉献在教学一线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学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思想的大讨论,通过笔谈、访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及体会,交流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大讨论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智慧和风采,进一步激发起广大教师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铺就名师成长阶梯

        东南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创新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加大引进、注重培养、强化考核、激励导向等政策和措施,全力培育一支以两院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校内特聘教授为龙头的教师队伍,在适度扩大教师规模的同时,着力改善师资结构,提升队伍层次,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能够适应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师规模稳步增长,生师比例更趋合理 “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结合学科建设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教师选留、引进力度,在大量引进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教师规模稳步扩大,师资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度,全校有各类学生折合数37332人,专任教师2161人,教师折合数2496人,生师比为14.95 : 1

        1.师资队伍结构良好,教师层次不断提升

        我校教师队伍层次提高较快,结构更趋合理,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的主体和中坚,队伍的成长性好;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规模较大,担当起学校事业发展大任;教师来源多元化,国际化程度较高,学术生态优良;年轻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学术背景好,发展势头强劲。

        截止2007年12月,学校45岁(含45岁)以下的教师有1770人,占教师总人数比例为 77.84 %。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处于事业发展的最佳年龄段,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2. 职称结构优化,职称级别递增

        目前我校师资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人数为485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人数为72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师资比例达53.12%。

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 

年度
师资
队伍
总人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及以下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2005
2210
451
20.41
686
31.04
848
39.37
225
10.18
2006
2238
477
21.31
719
32.13
898
40.13
144
6.43
2007
2274
485
21.33
723
31.79
966
42.48
100
4.40

        严格主讲教师资格,大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把主讲教师的达标培养与资格审核作为常规工作,把高水平教师上讲台作为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任务长抓不懈,大力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 学缘结构改善,学术活力增强

        学校师资队伍中具有外校教育经历的教师人数1403人,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比例为61.7%,学缘结构合理。

        4. 学历结构提升,博士比例提高

        目前,我校专任教师总数21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84人,占教师总数的45.4%。

专任教师队伍学位结构统计表 

年度
专任
教师
总人数
博士
硕士
具有硕士
及以上学位
人员比例(%)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2005
2003
730
36.45
702
35.05
71.49
2006
2078
861
41.43
706
33.97
75.41
2007
2161
981
45.40
702
32.48
77.88

        5. 促进教师成长,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重视主讲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严格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并通过首次开课培训才能从事本科教学工作,长期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青年教师,确保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要求。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达97%以上。

        为促进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逐步建立了入校教育、首次开课培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东南大学教学名师培养这五个层次一条龙的教师培养制度,至今一直坚持不懈,且更加完善。

        自1991年起,每学期都进行首次开课教师培训,每一位首开课的教师在其首开课学期都要经过校督导组专家从试讲、观摩、听教学系列讲座、到随堂听课指导的全程培训。从1993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进行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学校还规定:每一位教师晋升副高职称必须经过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获奖者优先,15年来累计有1592位教师参赛。学校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学位,并对少数低学历教师实施分流。

        与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相适应,学校重视教师国际视野的开拓和国际高等教育经验的借鉴,学校每年遴选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出国进修或作访问学者。

        1996年,遴选东南大学教学名师;2004年,学校开始实施“东南大学教学名师工程”,每年推选5~8名优秀教学科研骨干给予重点支持、重点培养,共选拔23名具有优良教学科研基础及教学名师潜质的优秀骨干教师作为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全方位支持其成长为高水平教学带头人并争取获得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奖,其中的10名已获得国家级或者省级教学名师奖,并以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等负责人为核心组建教学创新团队11个。

        创造优裕的教学条件 拓展广阔的成长空间

        “十五” 期间,学校投入巨资建设了新校区,现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浦口、晓庄、无锡分校等校区。校舍、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馆、校园网、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配置齐全,各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1. 校舍面积充裕,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我校本科生所在的四牌楼、丁家桥和九龙湖校区占地面积4338.34亩,生均占地面积103.3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2.1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12.0平方米, 相关校舍均能很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现有各类教室435间,座位数37174个,其中多媒体教室317个,四牌楼76个(联网教室45个),九龙湖199个(全部联网),丁家桥42个(联网教室32个), 功能齐备的教室能很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2. 构建实验平台,加强基地建设

        结合“985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学校先后投入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达到1.5亿元,围绕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先后完成了与学校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四层次实验装备平台的建设:即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大类学科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重点学科研究实验平台。

        到目前为止,全校共有各类实验中心(室)77个,其中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教学实验室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物理、电工电子、机电综合工程训练、力学、基础医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化工、计算机)。共开出实验课程540门,实验项目2683个。

        截至2007年底,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台件数为5.92万台/件,总价值达9.36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1076台/件。

        发挥区域优势加强校外基地建设

        学校大力营建符合教学要求、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近年来,学校以世界著名企业、我国500强企业为合作共建对象,目前已建成近500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以功能先进、配置合理的实践教学大平台。还依托爱因斯特(IAESTE)协会(含8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企业、1300多家高等学府)提供实践教学的海外基地。

        我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共有床位7000余张;教学医院34所,预防医学教学基地19所,满足了各类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

        1. 图书资源丰富,管理先进高效

        学校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成员馆,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外国教材中心图书室(土木建筑与工程力学类)”的高校图书馆;江苏省教育厅在图书馆设有“江苏省高校工学文献中心”和“江苏省高校西文图书采编中心”。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6.1万多平方米,各类阅览室30多个,阅览座位6300多席。截止到2007年12月,馆藏纸质文献累计为306余万册,电子资源总量达到 129.48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2.6万多种(其中外文电子期刊达1.2万多种)。

        图书馆建成以千兆为核心、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络,网络交换机端口总数达2000多个,还可采用无线方式接入网络,实现了国内外信息资源的共享。

        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绝大多数阅览室从早上8时连续开放至晚间10时,24小时不间断提供网络信息服务。2005-2007年完成查新课题共 2192项,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获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通报表扬。

        2. 网络功能完善,信息利用充分

        东南大学是国内最早建成校园网的高校之一,启动于1993年世界银行20万美元贷款项目。自1996年至2007年的12年间,学校对校园网建设逐年加大投资力度,总计投入大约4152万元,其中,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固定资产总额达2919万元。

        至2006年8月,已建成九龙湖校区“万兆主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采用核心路由器(思科12810)实现了九龙湖校区与四牌楼校区6509核心交换机的万兆互联。

        目前东南大学校园网约1.9万个连接结点(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各种接入交换机1135余台,采用双千兆出口,整个校园网运行情况良好,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教务处建立“教务在线”网站,自行研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排课、网上登录成绩、网上查询成绩、网上学籍审核、网上申请、网上评教、网上办公、网上咨询服务等功能。

        3. 场馆设施改善,适应体育教学

        学校大力投入建设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体育场地设施齐全,器材设备能满足体育教学、专项运动训练及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锻炼环境。

        目前,学校共有体育馆1个,训练馆1个,田径场6个,足球场5个,篮球场60个,排球场(含沙排)37个,网球场32个,手球场4个,游泳池1个,健身房2个,乒乓房1个,拓展场地1个,生均运动场馆面积为6.20平方米。

        如今的东南大学,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全校教职工服务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本科教学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特别是近年来投入的持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完善设施与优良环境。

 (郑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