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员工向四川地震遇难同胞志哀
5月19日下午,国旗低垂、山河呜咽,我校的全体师生员工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志哀。
14时27分30秒,我校各校区教学楼内铃声鸣响;28分整,教学区内的全体师生肃立默哀3分钟;其余师生员工在南京市防空警报鸣响后,就地默哀3分钟;九龙湖校区李文正 图书馆也通过广播系统志哀,共同向在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哀悼。
19日,东南大学校园网主页、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先声网站”主页、虎踞龙蟠BBS站均改为黑白色以示对遇难同胞的悼念。另外,我校各级党团组织、学生社团还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悼念遇难同胞,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东 萱)
我校师生员工共为地震灾区捐款190余万元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后,全校师生员工非常关心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我校发出倡议书,呼吁广大师生员工伸出温暖之手,奉献爱心,援助四川地震灾区。此倡议一发出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大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踊跃向灾区群众捐款。
截至5月19日中午12:00,学校工会共收到捐款192.5067万元。其中,学生捐款达 26.39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在职教工中个人最高捐款额达10000元,退休职工中个人最高捐款额达3000元,学生中个人最高捐款额达2000元。校党政主要领导、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带头捐款,在职教职工纷纷解囊;一些离退休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来学校捐款,并表达自己对灾区同胞的深切关怀和慰问;一些外籍教师也慷慨解囊。5月19日,学校已通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将上述捐款中的182.5067万元发往地震灾区;捐款中的另外10万元用来直接援助我校的地震受灾家庭学生。 (宋晓燕)
我校四位土木工程专家抵达绵竹地区开展工作
我校陈忠范、曹双寅、陆飞、徐明等4位土木工程专家赶赴四川灾区已近3天,他们在哪里?具体工作是什么?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5月19日中午,记者拨通了身处一线的陈忠范教授的电话。
陈忠范教授在电话里说,16日下午,由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包括我校4名老师在内的11人专家组飞抵成都,当晚转乘汽车到达了绵竹地区,他们此行的主要工作是把受灾的房屋按照标准进行分类。17日上午专家组集中对十所建筑进行了鉴定评估,并据此统一了评估标准。随后,专家们两人一组,分头开展工作。
据陈忠范教授介绍,按照标准房屋鉴定共分成5类:一类是较好的,二类是需要维修的,三类是需要加固的,四类是需要拆除的,五类则是已经倒塌的。陈教授说,他们现在主要在市区开展工作,每天每个小组评估的建筑大约在40栋左右,就目前情况看,市区内倒塌的房屋并不多,20%的建筑属一、二类,20%的建筑要拆除,大部分的建筑需要加固。城区内的供水供电已经恢复,但是所有的人员都住在简易帐篷里,需要等评估鉴定结果才能入住到楼房里。专家组已将评估意见转交了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绵竹城区全部评估工作结束大约还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谈及他们目前的情况,陈教授乐观地说:我们住在帐篷里,条件很好,有时还能吃到米饭,请全校的师生们不要牵挂,我们一定不辜负全校师生的希望,努力工作,争取让灾区人民早日安返家园。 (李小男)
中大医院医疗队:奋力抢救北川被埋117小时灾民
5月17日下午16:20通过连线驻扎在四川省北川县的附属中大医院医疗救援队获悉,5月17日该医疗队与江苏省消防总队救援队以及二炮等部队救援组织密切配合,成功参与了从废墟中搜寻挖掘出的4名被埋长达117个小时灾民的现场急救,其场面紧张、感人。
据江苏省医疗队员、中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石欣副教授介绍,5月17日上午11点多,在北川农村信用社附近房屋倒塌的一个救援现场,发现有生命迹象,经过部队等多支救援队的艰苦挖掘,终于发现了一位地震后被埋了117个小时左右的50岁上下的男子,该男子由于长时间缺氧和缺少补给,被发现时身体散发出如同尸体一样的异味,脉搏、呼吸、心率极其微弱,生命危在旦夕。
守候在抢险救援队旁边的中大医院医疗队在队长汤文浩教授和杨天明主任医师的带领指导下,争分夺秒在现场立即投入抢救,迅速为被埋灾民罩上氧气面罩紧急吸氧,石欣副主任医师使劲地捏着皮球,加压补氧;见伤者生命垂危,急需大量补液,中大医院手术室护师王艳花和脑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文宏博士率先开通患者颈部静脉补液通路,医疗队5位队员密切配合,对受伤灾民进行全面伤情检查处理,发现患者右侧胸壁外伤严重,并出现了感染,庆幸的是经过医疗队的现场紧急处理,大约20分钟左右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步稳定。汤文浩教授兴奋地告诉记者,当时为这位被埋了117个小时的患者开通静脉补液难度非常大,手术室护师王艳花胆大心细,一针就穿刺成功,建立起快速补液的通路。经过医疗队现场急救,患者的血压、心跳平稳后,被迅速转往后方医院进一步救治,医疗队又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据介绍,该患者能被发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弟弟指引了救援方向,二炮总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参加了现场急救。5月17日当天,中大医院医疗队现场急救了4名被挖掘出来的被埋灾民。 (程守勤 吴叶青)
白衣天使业余客串“心理疏导员”中大医院医疗队开始下乡医疗
5月18日上午11点,记者连线了附属中大医院医疗队驻扎在四川绵阳404医院、由贺丽君护士长、周燕、夏泽燕护士组成的护理小分队,她们介绍说,除了病区里正常的护理工作之外,她们在业余时间还主动当起了病人心理疏导员,因为遭到特大地震重创的灾民患者太需要心理抚慰了,看到当地灾民遭受躯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她们不知道流下了多少泪水。
急诊中心护师夏泽燕给记者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主教学楼完全垮塌,其他两个教学楼和宿舍也有不同程度垮塌,这所中学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在1000人以上。当时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班17岁男孩晏鹏已经逃了出来,可是他看到自己最要好的同学们没有出来,就冒死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朋友们离开人世。40多个小时后晏鹏被武警消防战士救出,因为伤势较重,最终一侧下肢从膝盖处被截肢。
在绵阳404医院的ICU,夏泽燕负责救治护理晏鹏,处于昏迷中的他还不停地喊着同学的名字,抢救成功后他的情绪十分低落,为没有能救出同学懊恼不已,对自己截肢也不能接受,心理状况极不稳定。夏泽燕、周燕等护士就细心地照顾他,不断地开导他,陪他聊天,给他讲人生的意义,逗他开心,很快晏鹏的情绪开始好转。后来晏鹏转到了骨科病区继续接受治疗,几天后中大医院护理小分队的贺丽君、周燕、夏泽燕全部转到骨科病区工作,再次见面双方都非常高兴,虽然晏鹏不是她们三人护理的病人,但是只要有空就会去看他、开导他、鼓励他,晏鹏很听南京来的三位姐姐的话,性格也开朗起来。5月17日下午下班后,贺丽君、夏泽燕、周燕特意来到晏鹏的病房,为他理发、洗头,将他头上的泥浆、粉尘全部清洗干净,这是地震以来晏鹏感到对舒服的时候,现在他对截肢的现实也能够正视了。
江苏省医疗队员、中大医院骨外科护士周燕告诉记者,像晏鹏这样存在心理问题的灾民患者比例很大,目前有很多义工、志愿者参与心理疏导工作,正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开始进入临床开展治疗。
5月18日下午5点,记者再次连线中大医院护理小分队贺丽君护士长时,她告诉记者,晏鹏已经被分流到重庆继续接受治疗,而她根据江苏省医疗队的总体安排,正与中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石欣博士、脑外科王文宏博士、手术室护师王艳花一起组成新的医疗小分队,行驶在前往北川的路上,他们将到北川下面的乡镇开展巡回医疗和卫生防疫。(程守勤 吴叶青)
中大医院医疗队部分队员奔赴北川救援最前沿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北川亲切看望医疗救护人员
5月16日上午,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5月16日13:05,胡锦涛总书记乘车到达了北川救援现场。
5月16日13:32,江苏省医疗队队员、我校附属中大医院大外科主任汤文浩教授激动地用电话传回北川救援现场消息:13:08左右,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临时设在北川中学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现场,亲切看望并慰问了包括中大医院医疗队在内的医疗救护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等救援人员。江苏省医疗队员、中大医院手术室护师王艳花激动地说,胡总书记来到了她的身边。大约20分钟后,胡锦涛总书记离开了救护现场,继续在北川灾区视察。
江苏省医疗队员、我校中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石欣副教授告诉记者,15日夜里,经过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决定把江苏省的部分医疗队员抽调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北川县,中大医院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闻讯后都强烈要求到抗灾战斗的最前沿,多次多方申请甚至“找关系”、“走后门”,最终ICU护士长贺丽君、骨科护士周燕、急诊科护师夏泽燕3人继续留在绵阳404医院开展救护工作,而大外科主任汤文浩主任医师、脑外科主任杨天明主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石欣副主任医师、脑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文宏、手术室护师王艳花5人,16日上午9点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与江苏其他医院的部分医疗队员汇合,从绵阳出发赶往北川。
石欣介绍说,北川的地震灾情确实很严重,大量房屋倒塌,沿途两边大山出现山体滑坡,通讯、供电用的铁塔都扭成了麻花状,在临近北川县的路上,一块如同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的巨石挡住了去路,根本无法移开,稍大一些的汽车都无法通行,医疗队员就自己下车背着行李、扛着急救物品步行,路上“拦截”和搭乘军车继续前行,到达县城后,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才抵达北川中学临时救护现场,承担起现场救援灾民的任务。
目前,中大医院北川医疗队5名队员的生活、工作均在露天下进行,条件非常艰苦,16日中午,队员们的午饭就是喝几口水、吃几块饼干。
中大医院医疗队员们难过地对记者说,到达北川后的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内,看到了救援人员抬出四具遇难者尸体,他们坚决表示,只要受灾者有一丝生命迹象,他们将百倍投入抢救,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川救援现场强调的“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抓好伤员的救治,抓好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解决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指示精神。(程守勤、吴叶青)
我校四位土木工程专家赶赴地震灾区
受江苏省建设厅指派,我校土木学院四位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专家于16日中午赶赴四川地震灾区。
四位专家分别是:陈忠范教授、曹双寅教授、陆飞博士、徐明博士,由于灾区建筑破损严重,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据悉他们将随身携带便携式的精良设备。四位专家15日中午接到通知后,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他们克服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出发准备,土木学院也立即妥善地协调好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确保他们全身心地奔赴灾区。
专家组出发前,校党委书记胡凌云、副书记刘京南、副校长沈炯、校长助理王保平等前往土木学院结构实验室为各位专家壮行,胡书记鼓励各位专家做好迎接艰险挑战的准备,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任务。同时,由于灾区条件艰苦,希望他们注意安全,和学校保持联系,需要学校做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东南大学全体师生是他们强大的后援。 (李小男)
我校中大医院医疗小组将赴北川灾区最重区域开展救援
5月16日早晨,我校附属中大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石欣副主任医师代表医疗小组,给校党委书记胡凌书记发来短信,他们医疗小组中的5人今天上午将到北川地震灾害最重处开展救援工作。据了解,当地目前没有电和手机信号。石欣代表医疗小组表示,他们作为东大的代表,将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不畏艰难,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厚爱。胡凌云书记在所回短信中,希望医疗小组全体同志在全力救灾的同时,务必注意自身的安全,全体东大人与他们同在,并祝他们顺利、平安。 (唐轩)
中大医院、临床医学院师生员工踊跃报名前往灾区第二批医疗援助人员名单已经确定
不少医生护士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抗震救灾一线之后,更多的中大医院、临床医学院师生员工,上至年逾花甲的老专家,下至在读研究生,都踊跃报名要求前往灾区。截至5月15日下午3点30分,中大医院医务处已经接到呼吸、消化、骨科、整烧、普外等17个科室86名医生的报名请求,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37名。护理部也接到了很多护士的递交的请战书和申请加入第二批救援队的电话,总人数已超过300人,其中年届半百、已经内退的原内科护士长李校雅老师,亲自致电护理部,强烈要求加入救援队,为医疗救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其精神着实让人感动。科教科也接到了数十名正在中大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医学研究生们的申请,希望用他们这些年来所学的医学知识为灾区受伤群众减轻痛苦。为了获得批准,有的学生甚至亮出了曾接受过中国红十字会外伤急救的专业培训所取得的资格证书。
据悉,中大医院第二批赴川医疗援助人员名单已经确定,分别是:麻醉科主任景亮主任医师、院长助理、麻醉科主治医师高景川;骨科吴小涛主任医师、孔祥飞副主任医师、张绍东副主任医师;整烧科主任熊猛副主任医师;ICU主任邱海波主任医师;耳鼻喉科副主任孙宝宾副主任医师;呼吸科主任林勇主任医师;肾内科副主任张晓良副主任医师;妇产科蔡云朗副主任医师;眼科副主任李长生副主任医师;急诊科护士长惠晓芳、护士张海燕、产房护师顾晓霞、手术室护师王朝松、心内科护师张芸、普外科护师倪海燕、护师王艳、脑外科护士范海月、ICU护士唐璐。 (中大医院宣传科 医务处 护理部 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