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虎踞龙蟠SBBS)
8月28日是东南大学新生正式报到的日子,东南大学又是全省第一所开学的高校。所以当8月23日,2009年东大少年班的5个“娃娃生”早早来到学校时,2009 年江苏高校录取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两人——14岁的俞人暄和曾璐就成了今年江苏最早报到的新生。这些个“神童”到底神在哪里,为什么“神”?昨天,记者特地去采访了姜堰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俞人暄。
报到当天她就把父母“赶”回了家
扎着马尾辫、圆乎乎的脸蛋,身高1米5左右,眼前这个小女生比实际年龄更小些,怎么看她的课堂都应该在初中学校,这个小丫头却“高歌猛进”冲进了名大学,远离家乡的生活能适应吗?
“我的大学生活好的不能再好了,没什么不适应啊。”小姑娘“一脸不屑”地回应着记者的担心,难怪她的父母在家“捶胸顿足”念叨小丫头“没心没肺”。俞人暄的妈妈昨天在电话里告诉记者,23日报到当天,她和俞爸爸就被女儿“赶”了回来。一到学校,俞人暄就开始张罗着报到、缴费、领生活用品……样样都要自己来,把老爸老妈“晾”在一边。“本想在南京陪她几天,拗不过她只好打道回府了。”回老家后,父母日夜思念从没独自离家的女儿。俞妈妈的担心太多了,孩子在家从没洗过衣服;早上还经常赖床迟到……毕竟女儿才14岁。可电话那头,俞人暄压根没把妈妈的担心放在眼里,每天接到第三个电话就开始有点嫌烦。“她的担心我都解决了。衣服会洗,每天6点起床。唯一不方便的是没有自行车,学校实在太大了。”这个“小大人”一本正经。俞妈妈告诉记者,俞人暄就是这样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特立独行,从小到大所有事自己做主,而且做得了主。 蔡蕴琦
她也有“早教” 但很强调“自然”
今年高考,俞人暄考了359分,超过一本分数线11分。说到女儿的成长,母亲潘爱兰如数家珍。“俞人暄是我早教的成功案例。”俞妈妈刚结婚就买了一本很有名的早教书,照着书按部就班开始教孩子,出生起让孩子学汉字。俞人暄3个月大时,家中所有东西都贴上了相应的文字,6个月大会叫“桌”;8个月大时,家中贴字的东西都能读出来;到3周岁时已识近3000字,能够熟练地运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俞人暄4岁那年登上了江苏卫视非常周末舞台,现场读《木兰诗》,和主持人对答如流。回来后她便成了当地的小明星。1999年,该进幼儿园的俞人暄进了一年级课堂,之后跳级上了三年级。这一跳,让俞人暄名声大震。
俞妈妈说,神童这个称号,给他们一家带来不少烦恼。女儿取得好成绩时,大家都认为是应该的;当女儿成绩下滑时,不乏冷嘲热讽者。甚至有人指责俞家的教导方式是拔苗助长。女儿初二时成绩下滑,压力很大,全家差点儿放弃。后来俞爸爸给女儿改了名字,让她隐身,俞人暄才逐渐从低潮中走了出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姜堰中学强化班。
“我一直恳求大家千万别叫她神童,这和智商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后天的培养起了作用。”俞妈妈坚持说。俞人暄的想法和妈妈一样,“我不是神童,真不是神童,只是从小适应这样一个环境,智力不是问题。”
报考东大少年班后,学校为她开了一个人的班,每位老师为她排出了紧凑的高三课程学习计划。学完高三课程,俞人暄连头带尾总共20多天时间。这20多天恐怕是俞人暄学习最认真的日子,但是也没“认真”到熬夜。因为年纪小,学校给予的环境也宽松,她从来不开夜车,也不上补习班。班主任周如才老师说,这个小姑娘的学习习惯非常好,课堂上很认真,专注于喜欢的事。高考送考时,周老师意外地发现她竟躲在树下写高考前体验的日记!
采访中,俞妈妈对女儿考上东大很平静。“其实我们的家庭环境很轻松,没有刻意培养她成为少年大学生,只是在几次试试看的机会中她都成功了,一切都顺其自然。我不期望孩子将来有什么成就。我一直跟孩子说,你可以不成才,但是你一定要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
俞人暄小资料:
出生年月:1995年11月23日
毕业学校:姜堰中学
高考成绩:3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