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东南大学以“周恩来”班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985

    杨廷宝班作为东南大学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吴健雄学院的试点班,是以东南大学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强势学科为基地,为培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综合拔尖创新人才所采取的新模式,包括建筑学杨廷宝班或土木工程杨廷宝班两个专业方向。几年来,学校在杨廷宝班积极进行育人改革,探索实践新模式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土木工程杨廷宝班尤为显著:这个班大一的时候就全部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百分之百;这个班的高等数学平均分高出其它班6分之多,C++课程平均成绩在83.75分以上,工程力学则更是他们的强项,班级平均成绩达83.5分以上;这个班一口气拿下了东南大学先进班集体、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如今,他们又被中央党史文献室授予“周恩来”班荣誉称号,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优中选优,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周恩来”班坚持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控制班级规模,该班由20名同学组成,根据学生的未来志向、高考成绩确定人选,最后录取的学生基本是江苏省高考成绩1500名到2000名的考生和外省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80分以上的学生。高质量的生源坚持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通过长学制分流方式培养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土建类领军型高级人才。
——选配优秀辅导员潜移默化带领学生成长。辅导员是各个高校系统中看似普通的岗位,却是一项“人心工程”,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优秀的辅导员陪伴他们成长。现在“周恩来”班的辅导员王荣老师就是“杨廷宝”班成长为“周恩来”班的“功臣”,他几乎把全部心血都用在学生身上,他花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家长交流、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关心每一位家长的期待与焦虑。2003年,院里有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急速下滑。该生第一学期高数考了90多分,第二学期只考了十几分。家长和授课教师都对这名同学的变化感到十分诧异,王荣得知这件事后,让这位同学搬到自己的宿舍,并不失时机地找他谈心。朝夕相处,王荣发现这名同学的萎靡不正不是因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一种病理反应。因为,王荣发现他只要睡着了便很难被叫醒。通过翻阅资料,王荣了解到,这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后来,到医院一查,这位同学果然是患上了抑郁症。还好发现及时,在心理疏导与药物的共同治疗下恢复了健康。在王荣的帮助下,这位学生很快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如今已经参加工作,拥有幸福的家庭和称心的工作。这个学生的案例给了王老师很大的触动,他意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非常重要,而这方面却容易被忽视。
——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浸润心灵。入选杨廷宝班的同学成绩都非常优秀,但有一次一位同学在王荣老师面前对另一名老师直呼其名,还有一次,王荣到学生宿舍找学生聊天,几位同学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就各做各的事了。这两件事,让王荣感到诧异:为什么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大学生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在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基本礼仪缺乏了解的时候,王荣下决心带学生们一起学习经典,让同学们从老祖宗的字里行间学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同学们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全面成长。他自己掏钱为全班每一位同学买了《论语》、《弟子规》、《老子》,带领同学们从孔夫子的《论语》学起。每周请一位同学专门查阅资料,为大家讲解《论语》中的一章。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不但学习到了国学经典,更提高了表达能力。其后,该班又通过同样的方式学习了《弟子规》和《老子》等经典著作。授课老师反映,每次上课的时候在周恩来班最能感受到同学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家长们反映,孩子们越来越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往家里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该班徐绰然同学的母亲在给王荣的信中说:“绰然进了你们班以后,懂事了很多。以前他只知道学习,现在,他懂得了孝敬父母、关爱别人。”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成长。做为当代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万万不可取的。学校鼓励并创造“周恩来”班同学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成长的机会:一是义务担任梅园新村讲解员。为了当好这个讲解员,他们先是认真学习了中共南京谈判的历史,又对纪念馆的历史和陈列内容作了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并认真听取了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回校以后,同学们开始刻苦背诵讲解材料,然后去梅园新村在全班同学面前试讲。然后,同学们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后来随着讲解员队伍的壮大,团总支在每次派出5名讲解员的同时还派出2名专职的考勤人员,由他们为讲解员打分,评出“讲解之星”。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讲解员们的业务越来越熟练了,大家对游客提出的问题可以“对答如流”了,他们经常被游客误以为是专业讲解员,现在该班所有同学都做过梅园新村的义务讲解员;二是在街头担当交通协警。大二上学期,获悉南京市正在申办全国文明城市,同学们深感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自己纳入到南京的建设中,于是大家主动跟玄武区团委联系,主动请缨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来为南京的建设出一份力量。区团委分配给他们的工作是走上街头进行交通协勤,同学们分成4组,轮流去参加交通执勤。他们一边维持路口秩序,一边给行人指路。就这样,他们坚持做了整整2学期,简单乏味的工作,让同学们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三是成为南京市志愿者服务协会成员提供志愿者服务。08年11月1日到11月7日,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南京召开,作为南京市志愿者服务协会成员,该班所有同学在论坛召开期间分批次前往总统府附近提供城市论坛志愿者服务;四是和“邓颖超”班接对子。2009年秋天,刚刚加冕“周恩来”班的时候,该班同学想到了和另外一个同样优秀的班级——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南京九中“邓颖超”班接对子。具体做法是选派“周恩来班”的同学为“邓颖超班”同学做辅导员,担任学习和生活指导。选派的辅导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学生们指引人生,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深受小弟弟小妹妹的欢迎;五是用社会劳动所得回馈母校。周恩来班同学平时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组成一个个小组,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筹集捐款,如:为学院打扫卫生,到证券公司帮忙整理资料,为疯狂英语做宣传,筹办朗格雅思英语歌手大赛等。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但获得了劳动报酬,更体会到了劳动换取收获的快乐。
——以领袖风范影响学生成长。学校注重以领袖人物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将领袖风范影响到学生成长。平日里,东大“周恩来”班的同学经常通过电话向周恩来总理秘书、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女士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亲切地称赵炜为“赵奶奶”。近期,学校邀请赵炜女士,周恩来总理卫士、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少将,周恩来总理侄孙、《数理天地》杂志社主编周国镇教授等人来到学校与“周恩来”班同学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将他们自己在周总理身边的工作经历讲述给同学,将领袖风范近距离的传授给同学。座谈会上赵炜女士还就向同学们赠送的《西花厅岁月》中的一些细节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座谈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周恩来”班的头衔。(2010.7.14《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