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东南大学之父——郭秉文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2258

郭秉文(1880—1969),字鸿声,江苏江浦县人,1896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得伍斯特大学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哲学博士,是中国第一个教育学博士。1915年受邀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先后担任代理校长、校长。1920年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出任东大首任校长,悉心建业,开东大第一个鼎盛时期,为后来的中央大学及其所衍生的多所高校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郭秉文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为四个平衡的教育理念,即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国内与国际的平衡”;“学术并重”的办学思想,即学术平衡,通专结合,学以致用;“三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即通过训育、智育、体育三者并举,使学生在才能、体魄、精神、道德和学术等方面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即大学要服务社会,大学只有适应社会需要,才能更好地推进自身的发展;“民主治校”的管理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位获得留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人

1908年,已经工作12年、年近30岁的郭秉文毅然弃职就学,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和追求,赴美留学。先后在俄亥俄州的乌斯特学院攻读理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郭秉文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学院,成立于1887年。当时,实验主义教育大师杜威、著名教育家孟禄等一批名流学者都在该学院任教。哥伦比亚大学在管理上别具特色,有一套较系统体现民主精神的管理规范。这些都在郭秉文日后执掌东南大学的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郭秉文之后,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也先后到该院学习,他们日后也都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914年,郭秉文以题为《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也是在美国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之一。郭秉文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无疑为他以后的办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把“美国大学模式”引进中国的先驱者

将美国大学模式引入中国,源头自东南大学始,其中郭秉文厥功甚伟。美国大学模式在东南大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上,设置董事会。在郭秉文的力推下,19213月,东南大学董事会成立。董事会是全校最高的立法和决策机构,地位与校长并列甚至更高。这种领导体制在国立、公立各高校中是首次建立。董事会不仅加强了学校与政府、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东大的知名度,而且,为东大在解决资金、物质供给以及与地方相处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做法后为其他大学所仿效。二是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所谓面向社会,就是办学的资金从社会筹集,学校的系科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加以调整。所谓服务社会,就是将大学活动扩展到校园之外,让大学走出象牙塔,使大学成了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早在1920年的南高时期,郭秉文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暑期学校。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报名参加学习的有1000多人,来自全国17个省份。

首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

191991,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为校长。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郭秉文着手对南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其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开女禁,倡男女同校。192047,南高决定自1920年暑期正式招收女生。考虑到这一举措可能遇到的阻力,为造声势,郭秉文与蔡元培、蒋梦麟和胡适等人商定,南北一致行动,共同开放女禁。兼收女生的消息传出,朝野哗然,流言蜚语不堪入耳,甚至思想比较开明的张謇和南高老校长江谦也明确表示反对。后经郭秉文、陶行知等人多方解释,招收女生的入学考试终于如期进行。当时有一位叫张佩英的女生,在陈独秀、张国焘等人鼓动下,专程从上海赶来南京投考。据她回忆,她曾在北大和南高之间多次权衡,终嫌“北大官僚气太浓”而选择了“学风深厚”的南高。高等教育中“女禁”的打破,推进了中国教育的民主化,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使东大成为“第一所有希望的现代高等学府”

当郭秉文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准备博士论文时,就收到正在筹备之中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校长的聘书,邀请他做教务主任。郭秉文一拿到学位,旋即回国,协助江谦筹备南高,并于1918年继任南高师校长。1920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经过讨论,一致赞成。郭秉文随即组织筹议请改本校为东南大学委员会19219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成为继国立北京大学之后的第二所国立大学,郭秉文担任首任校长。在郭秉文的努力下,经过几年发展,东南大学声誉鹊起。从学科结构来看,从1915年南高师只有国文、理化两部和国文专修科,发展到东南大学时拥有631系,成为当时中国学科最齐全、结构最合理、办学条件最好的大学之一。美国著名教育家、世界教育会亚洲部主任孟禄博士称赞东南大学为中国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有希望的现代高等学府

与北大相媲美,东大成为国内最好的两所高校之一

“北大”以“文史哲著称”,“南高”则“以科学名世”。在郭秉文的领导下,短短几年,东南大学就与北京大学相媲美,成为国内最好的两所高校之一。当时,《申报》评论说:“我国学术向多倡自东南,近年输入欧美文化,亦以东南为捷。”著名近代史专家梁和钧说:“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不亚于北大。”“南高”以科学名世最典型的表现大概要算中国科学社的整体进驻。19146月,以任鸿隽、杨杏佛、赵元任为首的一批中国留美学生看到欧美各国的强大,都是应用科学发明的结果,遂成立了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1918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总部设在南京,主要成员相继到南高任职,南高成为科学社骨干成员的云集之所。1920年南高改组东大,文科的梅光迪、陈钟凡、汤用彤、陈衡哲、陆志伟,理科的任鸿隽、竺可桢、张子高,农科的邹秉文、胡先,工科的茅以升,商科的杨杏佛,教育科的陶行知、陈鹤琴,都是中国科学社的成员。由于东大和中国科学社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东大被时人称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这种联系也使东大迅速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基地

“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制度史著作”的作者

1915年,郭秉文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书在美国出版,191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版本。该书将中国教育制度史划分为从上古教育制度之起源民国时代所建之新教育六个时期,开创了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之先河,被誉为是中国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教育制度史。郭秉文的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好评。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博士高度赞赏论文的贡献,认为郭秉文的研究既肯定了本民族教育传统,又借鉴西方经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会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也评论说:受而读之,盖空前之作也!”

连续、唯一担任三届世界教育会副会长的中国教育家

郭秉文认为,“在利用教育机构促进国际间了解与友谊方面,大学自然应该起重要作用。”为此,他积极推动东南大学教授的国际交流、学生的国际交换、教育代表团的国际互访、设置国际课程,把国立东南大学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使东南大学迅速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在郭秉文任内,不仅延聘了国内的一大批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而且还邀请了一些国际大师来校讲演。美国教育家杜威、孟禄,英国逻辑实证派大师罗素,印度诗人泰戈尔,德国哲学家杜里舒博士,美国教育测量专家推士等,先后来东南大学访问讲学。自1923年至1929年,郭秉文连续三届被推选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兼亚洲分会会长,成为20年代我国在国际教育、科学、文化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兼亚洲分会会长的中国教育家,也是唯一的、连续三届担任此职的中国教育家。他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称为国际公务员。(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