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一大千
———记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中国画教授张大千先生
尹文
由我校档案馆珍藏的张大千真迹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后改名爰、季、季爰,字大千,四川内江人。九岁随母亲学画,勾勒花鸟,求得规矩法度,及兄长熏陶,潜心书画诗文,12岁时给一个算命的画了二十四幅小画卷,这是张大千第一次卖画。17岁那年,被土匪掳去,因为字写得好,留下当“黑笔师爷”,写告示与勒索信。1917年张大千同二哥张善孖东渡日本到京都学染织。1919年回国,在上海拜曾熙(农髯)为师学书法,曾熙与李瑞清相友善,时有“曾李”之称,曾熙的书法学南帖,李瑞清的书法崇尚北碑,有书学南北宗之誉。经曾熙介绍,张大千二十一岁时拜李瑞清为师,学习书画。张大千善于学习,能够逼真地学曾熙、李瑞清的书体,在曾、李书法的基础上,一改其书体的沉滞板结之气,参以黄山谷书法结体风格的清隽奇肆,自成一家面貌,其题画诗文源于曾、李的风格,显得隽永脱俗,不同凡响。在李瑞清先生去世6周年,诞生60周年之际,曾熙嘱付张大千为清道人李瑞清画像,画面背景为玉梅翠竹,清道人伫立于)盖冰封的梅林之中,神清气和,潇洒超逸,曾熙、吴昌硕等为之题跋,张大千先生的弟子罗新之收藏了此画,后由上海艺文社木刻水印复制出版。
1936年春,徐悲鸿聘请张大千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中国画教授,张大千推辞道:“我不会讲课,只会画画。”徐悲鸿说:“我就是要请你去教画画。”于是大千应下,每周乘火车往返于苏州南京之间,执教于四牌楼校区的南高院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其时间在1936年3月至6月之间,胡须飘飘的大千居士成了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中国画教授。张大千先生上课与众不同,他的特点是不仅仅口头讲课,而是边讲边画,讲到什么就挥毫画什么,形象而又生动,具有艺术教育的特色,教室的布置与众不同,他要人在教室中置大画案与躺椅,上课时学生就围着画案看他作画,并且与学生边讲边画,问什么画什么,画累了就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完全不是正襟危坐照本宣科,而是风流潇洒的天纵之才,实践创作与讲学融为一体,颇得学生好评,不愧为一代大师。张大千后因母亲生病辞去教职。其后大千云游四方,登黄山,去敦煌,游印度,与中央大学艺术家时常相遇,张大千兄弟游黄山时,与徐悲鸿、吕斯百、林家旅、冯法祀、张安治等中央大学艺术科师生在山上相遇合影留念。张大千四十岁时到敦煌临摹敦煌壁画,住敦煌三年,研究敦煌壁画,中央大学毕业生、留校助教孙宗慰等同去敦煌和张大千一起临摹壁画,开现代敦煌艺术研究风气之先。
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悲鸿先生委托叶浅予邀请张大千先生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但此时大千先生已经云游海外,身不由己难以归来。张大千先生20年代在韩国、日本举办画展,50年代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画展,迁香港后,将所藏国宝古画卖给大陆,然后云游四海,在阿根廷举办画展,到德国举办画展,移居巴西、美国举办画展,张大千在海外与李叔同、徐悲鸿不同,李徐是留学取经,大千是海外布道,张大千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诗词,中国服饰、中国川菜等等不一而足,他讲汉语,穿中装长衫,长须飘飘,仙风道骨,引起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称张大千是“中国文化大使”。张大千游历欧洲,与西方著名现代绘画艺术家毕加索相互赠画,毕加索对中国文化非常敬畏,认为只有中国与非洲有艺术,欧洲没有艺术,世界画坛又有“西毕东张”之说。1956年张大千定居巴西,思念祖国,托在大陆的学生选购梅兰芳、余叔岩的唱片和故乡川剧唱片,以听乡音,聊慰思乡之情。张大千搜罗奇花异草,圈养过虎、猿猴、名禽。1969年移居美国后,在加州海滨建“环荜庵”,写律诗一首思念祖国:
张大千晚年在台北建摩耶精舍,远离故土多年,乡念之情,久而愈深,眷念故交弟子,亲属骨肉。1968年创作《**万历图》,后又创作《庐山图》。诗词中有句“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表达了家在四川而自己客居东南的思乡之情。1976年张大千画江南山水,题杏花诗曰:
张大千在海外思念他的老师李瑞清,思念玉梅花庵。在居所遍植梅花,1979年,84岁的张大千先生自题红梅图云:
张大千晚年创作泼墨泼彩山水画,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思念。原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作《踏莎美人·赠张大千先生》词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永翘评价张大千说:“张大千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单枪匹马高举中国文化大旗,在海外为中国文化打天下,其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画展之多,出版之众,贡献之伟,古今中外也鲜有人能与他相比拟。”张大千才华横溢,集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装裱家、收藏家、鉴赏家、作伪家、探险家、美食家、园林艺术家、武术家、戏剧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是中国石窟艺术现代科学研究的开创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张大千的身上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中国文化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张大千的艺术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今天建设综合型大学,进行中国艺术学研究,需要研究张大千的艺术精神。
【校友辞典】
张大千(1899—1983),名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十八岁被土匪俘去,被迫做了“黑笔师爷”,百日后方得脱身。十九岁随二哥张善孖赴日本学染织技法,二十一岁回国,在上海拜曾熙学书法。因未婚妻病逝,削发为僧,取名“大千”。后因不愿烧戒疤,逃禅还俗。二十二岁拜李瑞清为师。学习书法、绘画,随李瑞清的弟弟李筠庵学习仿古画技巧,出版《石涛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集》1927年游黄山,对景写生,1928年再游日本、朝鲜。1936年被聘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第三次游黄山,因母病辞去中央大学教职。1941年起临摹敦煌壁画,举办《张大千临抚敦煌画展》,1950年赴印度新德里举办画展。1952年赴阿根廷举办画展,将《韩熙载夜宴图》等藏画卖归国内。赴美国纽约,居巴西,获美国纽约国际美术委员会颁发美术金质奖章,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1961年在瑞士日内瓦、法国巴黎、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画展。
(转自《东南大学报》总第12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