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在重庆恢复了教学。西迁到大后方的教育学院艺术学系师生,组织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奔赴第五战区抗战前线,进行战地写生,鼓舞抗战士气。1938年6月,台儿庄大捷后,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讲师吴作人先生组织“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得到校长罗家伦先生的大力支持。吴作人任团长,团员有南京文艺社美术编辑、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生陈晓南,中央大学艺术系1938届毕业生孙宗慰,中央大学艺术系肆业生林家旅、沙季同等人。他们在宣传抗战,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促动下,抱定为国捐躯的信念,临行前相互以自己的小像赠别留恋,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敌前线。
1938年,战地写生团在河南潢川前线合影。右起陈晓南、吴作人、孙宗慰、沙季同
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一行四人,于6月初离开重庆前往第五战区前线,沿途画了大量的速写,在武汉停留等待战区通行证期间,他们创作《日寇的暴行》等宣传画。6月14日得到了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名义签署的军用证明书,6月19日赴前线写生,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李品仙签署的《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团员证》战区通行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准予抗敌前线写生团赴本战区及第一战区写生,以利通行,沿途关卡军警验证放行。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由河南信阳鸡公山,到潢川、商丘等前线阵地写生,收集艺术创作素材。战地写生时间未作限定,实际时间前后历时约3个月,10月返回重庆。1939年,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在重庆举行《战地写生展》,展出战地写生作品。吴作人被推举为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理事。吴作人油画作品《不可毁灭的生命》《空袭下的母亲》参加第三次全国美展。1940年吴作人油画《重庆大轰炸》由宋美龄赴美国访问期间,参加宣传中国抗战的《赴美画展》,作品记录了1940年8月20日,日寇轰炸重庆的实况。此画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由中央美术学院留美画家王征骅老师携带回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军用证明书
战地写生团团员证
国立中央大学抗敌画会战地写生团赴前线写生,虽然人数少,时间短,但是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士气,联系了前线与后方的抗战宣传,其意义深远,影响很大。徐悲鸿推荐孙宗慰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助教,加入中华全国美术会。一年以后,1939年6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区访问团”成立,周恩来推荐诗人、政治活动家王礼锡为团长,共产党员宋之的担任副团长,团员有袁勃、葛一虹、杨骚、杨朔、陈晓南、罗烽、白朗、安娥、叶以群、李辉英、张周、方殷,以及王礼锡的秘书钱新哲等14人,到抗战前线太行山、中条山等战区访问写生,历时半年,被誉为“笔部队”、“笔游击队”。郭沫若、老舍、胡风、邵力子等为其送行。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陈晓南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区访问团,在此期间画了大量的速写在报纸上发表,编写出版一套《战地丛书》和《战地画册》,作品《难民》《轰炸后的重庆》参加在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会。
1939年,陈晓南、杨骚在晋东游击区根据地写生照片国立中央大学抗战画会战地写生团组织的活动历时4个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区访问团”,活动历时半年之久,创作了直接来自前线,反映战争生活的绘画艺术作品,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图像文献。
1939年,陈晓南、杨骚在晋东游击区根据地写生照片
作品:《战壕里——战地速写之六》1939年陈晓南作
(文/尹文 转自微信公众号东南大学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