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这是人才辈出、承载辉煌的百余年。回顾东南大学的发展史,国立东南大学代表了无数的荣耀。一代教育家郭秉文将其发展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高等大学”。
郭秉文,中国第一个教育学博士
郭秉文(1880—1969),字鸿声,江苏江浦人。1914年,被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9年任南高师校长。1920年,在南高师基础上,牵头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任东南大学校长。1923年南高师并入东南大学后,继续担任东南大学校长,1925年离开东南大学。郭秉文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1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郭秉文少年时代曾就读于上海的一所基督教教会学校——清心书院。他是中国最早接受新式教育洗礼的学生,受到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精神的熏陶。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目睹“国事败坏”,郭秉文“思有以革之者”,“盖以为非振兴科学,无以救亡图存,而培养人才,则有赖于教育”。1908年,已经28岁的郭秉文毅然辞去优厚的工作,远渡重洋,赴美求学。
2 海外留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赴美后,郭秉文就读于美国俄核俄州的伍斯特学院,这是一所由长老会教友于1866年创办的文理学校。该校以“追求卓越”为办学宗旨,从成立起即强调“在生活中的任一领域和迈向科学的最高阶段上都能为人们做好准备”,注重使学生养成“精通的习惯”,让学生在校能留下“值得自豪的东西”。郭秉文不仅学习勤奋刻苦,而且关心时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911年,在伍斯特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郭秉文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
1914年,郭秉文以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获得哥大博士学位。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3 学成回国,大刀阔斧行改革
学成回国后,郭秉文先后担任南高师教务主任、校长。
1916年体育科的设立,使南高师成为我国最早培养体育方面人才的高校。
1919年12月17日,在郭秉文主持的校务会议上,通过陶行知提出的“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南高师1920年在百余名应考女生中,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另有50余名旁听生。男女同校,史称“首开女禁”,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
在主持南高师工作的同时,郭秉文牵头创办国立东南大学,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第一任校长。
在南高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国立东南大学,集师范、文、理、农、工、商等学科于一体,是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综合大学之先躯。其发展和取得的业绩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对中国的教育、科学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国立东南大学有当时中国大学最为完全的科系设置,以理工科为主,文、理、工、农、商、师范,诸科兼设,故而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
延伸阅读
郭秉文办学主张:(1)通才与专才的平衡;(2)人文与科学的平衡;(3)师资与设备的平衡;(4)国内与国际的平衡。归纳起来,一个“平”字,平乃治学的座右铭,平亦办学治学之方针。
1921年8月27日,教育部核准南高校长郭秉文兼任东南大学校长的批文
1920年4月张謇、蔡元培、郭秉文等十位名人作为发起人致文国务院及教育部,建议创办东南大学。此议于1920年12月7日召开的国此议于1920年12月7日召开的国务会议上得以一致通过。1921年6月6日,“东南大学筹备处”邀请全体校董到上海江苏省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
国立东南大学校董会成员名单:
张謇、蔡元培、王正廷、袁希涛、蒋梦麟、沈恩孚、黄炎培、穆藕初、江谦、郭秉文、聂云台、陈光甫、余日章、严家炽、钱新之、荣宗敬、任鸿隽
广延名师,集俊彦以育英才
1921年立东南大学全体学生合影
国立东南大学在国内外聘请一大批著名的学者教授,每个科系都具有国内一流的学术领导人,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
强大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如严济慈、吕叔湘、柳大纲、赵忠尧、施汝为、王家楫、王葆仁、吴学周、何增禄、顾敬心、周鸿经等。
面向世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为了把学校办成世界上有声望的大学,东大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美国国际教育会东方部主任、美国卡内基基金会代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孟禄博士、德国著名哲学家杜里舒博士、韦理博士、印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等先后来校访问、讲学。
东南大学校友在巴黎合影
左起:吴骐、章昭煌、邰爽秋、凌纯声、严济慈、刘恺钟、胡焕庸、张宗蠡
1921年孟禄博士先后两次来东大讲演。
郭秉文(左二)与孟禄(右二)合影
1924年4月20日,印度文豪、诗圣泰戈尔来东大讲演,轰动南京,东大体育馆几无立锥之地。
左:欢迎泰戈尔的通知 右:泰戈尔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学生主办的期刊:
严济慈国立东南大学毕业证书
(转自2017-06-01东南大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