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四位东大人分别当选两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熊仁根、尤肖虎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郭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五矿集团首席科学家曾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1月23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结果,东南大学校友、英国肯特大学教授王江舟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熊仁根,1961年生,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和第二)、3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次排名第一和1次排名第二)。受邀为PNAS(USA)文章编辑,并担任《国家科学评论》(Natl. Sci. Rev.)等期刊编委。
熊仁根教授长期从事无机配位化学研究,是国际分子铁电材料的开拓者。他专注于分子铁电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功能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创立了铁电化学(Ferroelectrochemistry),即从化学的角度设计分子铁电体,指导分子铁电体的化学设计。铁电化学包括似球-非球、引入单一手性和H/F取代等普适性设计策略,他利用这一方法精准合成了众多新型分子铁电体,特别是发现了性能比肩无机陶瓷铁电体的多个高性能分子铁电体,该方法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成功验证和广泛应用。带动并推动了我国分子铁电科学研究,引领国际分子铁电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熊仁根教授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5篇)、PNAS(USA,1篇)、J. Am. Chem. Soc.(52篇)、Angew. Chem. Int. Ed.(22篇)、Phys. Rev. Lett.(5篇)、Natl. Sci. Rev.(2篇)、Adv. Mater.(14篇)、Nat. Commun.(6篇)、Acc. Chem. Res.(1篇)、Chem. Rev.(1篇)、Chem. Soc. Rev.(5篇)等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论文累计他引22000余次,H指数92。分子铁电体的创制等代表性成果被Science多次专文点评、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
尤肖虎,1962年生,东南大学首席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鹏城实验室副主任。
尤肖虎教授从事移动通信理论与实践研究30余年。1999年起他先后领衔实施了国家 86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G、4G、5G 和 6G 研究,主持我国宽带移动通信发展战略研究、拟定整体技术框架,为推动该领域主流技术的形成,促进我国技术研发从落后到走向世界前列,做出重大贡献,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因在宽带无线传输容量逼近理论及应用实践方面的首创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因对分布式 MIMO 和 Cell-Free 这一新兴无线传输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所做出的开拓性(pioneered)贡献,获2021年度 IET 成就奖和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奖;其高频大规模集成相控阵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国家重点行业应用成果,先后入选2020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22年中国通信学会重大科技进展。他首次揭示出极低时延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崩塌效应,提出极低时延可靠通信的空时互换原理(spatio-temporal exchangeability),是对经典香农信息论的重要拓展;他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上发表的有关5G和6G系统构架的研究论文是移动通信领域引用次数最高的研究论文之一,先后三次获IEEE GlobeCom/WCNC 最佳论文奖,三次获中国电子信息领域及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年度优秀论文奖。
尤肖虎教授在国际通信界享有较高声誉,2011年当选为IEEE Fellow,应邀在通信领域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IEEE GlobeCom’2017和IEEE ICC’2015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并曾担任IEEE ICC’2019、VTC’Spring’2016和WCNC’2014大会主任。
郭雷,1966年生,东南大学1994级博士校友,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IEEE、IET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抗干扰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的研究。建立了多源干扰系统复合精细控制等理论方法,突破了多项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SCI/EI论文4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排名1)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科技奖励。
曾滨,1968年生,东南大学1985级本科、2007级博士校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五矿集团首席科学家。曾滨长期从事预应力结构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标准编制和工程应用工作,近30年的时间里,曾滨提出了预应力结构服役安全控制理论,建立了预应力结构服役安全技术体系,引领了预应力结构服役安全技术方向。
曾滨在科研领域长期躬耕不辍,荣誉载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及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8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5件,编制国家行业技术标准16部,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主持预应力工程的设计施工鉴定改造100余项,成果应用于近千项建筑结构及地下工程、特种结构和公铁桥梁的预应力工程,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王江舟,1961年生,1986年至1989年在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中外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现任英国肯特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ET Fellow。他是2022 年 IEEE Leonard G. Abraham 奖的获得者,曾任 2019 年 IEEE 国际通信大会(ICC2019)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ICC2015 执行主席、IEEE WCNC2013 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江舟教授是通信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其早期的研究重点为GSM信号检测和CDMA技术,而后重点关注OFDMA和分布式MIMO的研究,近几年来致力于6G移动通信的研究,在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出版4本专著,发表450余篇论文。
图文转自东南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