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不去的岁月 ——难忘南京地质学校四年学习时光

时间:2024-09-25浏览:627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20247月是我毕业从事会计审计工作30周年,毕业30年来,我的考试从未间断,我的学习从未间断,是家人的默默支持和妻子的无怨无悔付出,为我的前行积蓄了无穷的力量,自考专科、本科、职称、执业资格等考试均有涉足,或胜或负,亦喜亦忧,有过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考试通过取得的成功喜悦……

勤耕笃学永铭记,结缘地校忆往昔。1990910日清早,坐上乡村的三轮蹦蹦车、踏上南下的绿皮火车、经过两天半的颠簸穿过南京长江大桥于12日正午到达南京火车站,南京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此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学校接站车正好已返校,于是在学长的带领下挤上公交,鼓楼站下车后,穿过丹凤街到达大石桥4号,来到南京地质学校,校门外贴着用红纸写好的各班花名表,我找到自己在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班(入学时地质9006班,二年级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改为地质90116班),此时一位年轻老师走到我面前,并自报家门说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冯建德后,便领上我到学校附近进香河路一面馆吃饭后,安排我找宿舍、领行李住下后才离开……现如今一晃34年过去了,与南京地质学校结缘也34年了,回想起在地校求学四年的点点滴滴,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岁月只有回忆了……

从晋北农村到古都南京,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与好奇,地校的校园并不是很大,但也足以让我震惊,整洁的教学楼、航测楼、地质馆、图书馆以及新修建的综合大楼和容纳千人的大礼堂,还有焕然一新的学生餐厅、印刷厂、医务室、幼儿园、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更要的是刚进校便赶上四十周年校庆,许多知名校友重返母校座谈交流、做报告,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堪称“地质之魂”的地质三光荣精神从此便根植于内心深处。

报到后,学校在大礼堂举办了两天入学教育和一周的军训,各班统一购置了班服,举行军训汇报比赛表演,期间利用晚自习时间还组织了新生入学语文、数学、英语摸底考试,白天上课,早、晚上自习,每天还坚持跑早操,只有周日同学们才三三两两地走出校园,逛逛这“六朝古都”的景点美景,感受古都南京的独特魅力,这在当时的中专校中是少有的。

一年级基本都是基础课,每两节一次,上大课,开始有点不适应,慢慢的也习惯了。语文黄旭老师,刚结婚,年轻而帅气,普通话极好,声音很有磁性;数学殷振球老师,属于瘦板型,讲课较细腻,板书写的很工整;英语李顺创老师,属于那种活泼开朗,讲课不拘小节,跟同学们互动性强;物理老师堵国安,胖胖的,注重与生活相关联,讲课很有幽默感;化学周少红老师,我是她的课代表,年轻而很有爱心、耐心,化学实验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寓教寓乐,受益匪浅;体育曹征进老师年轻未婚,让我们认识了三大球,学会了玩高低杠、拉引起向上等各种体育设施以及做各种趣味游戏;人生与道德徐惠娣老师,是一位乡音浓厚,但说话漫条斯理、沉稳的女教师,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但留给同学们的印象比较深刻;第二学期开学初班委改选,同学们选我为班级学习委员,深感学习压力之大,加之又增加了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地质学,开始接触地质学相关知识,由杨岗令老师任教,初中忙于应试,当时什么地理、历史、生物学、动物学等中考不考的课程学校也不怎么上、学生也不怎么看,什么白垩纪、侏罗纪、奥陶纪,什么褶皱、断层、地形、地貌等等一概不清楚,为此班主任冯建德老师找来一张立体的中国地形图挂在教室,开始对中国地形地貌有了直观认识,我也开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图书馆寻找相关书籍翻阅,利用早晚自习恶补相关地理知识。

二年级两个学期分别开设11门课(包括实习课),基础课除了语、数、英继续保留外,物理、化学不再开设,人生与道德换成“政治经济学”,由罗中燕授课,第二学期由南师大实习生、代理班主任张玉清领学了不到2个月,体育课除了在野外实习四年均上,语文因黄旭老师有事,第一学期由陈玉琴老师帮代,数学换成一位讲课细声慢语、温文尔雅的王陵老师,上学期增加测量学,由黄德芳、林振武两位老师授课,测量学实习课由眭华兴老师带队,在排山进行,测量绘图实习由林振武带队;作为地质学科的一门重要分科、以地壳中产生的无机晶质矿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矿物学”由付安雅老师授课,在各种专业仪器下教我们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成因产状、分类和鉴定等各种关系。普通地质学实习先后由赵学章、方兴安、耿志明老师带领,到过马鞍山铜矿石,认识了在富含铜矿的地方生长的一种叫“铜草”的特殊植物;去六合桂子山看排列整齐、紧密、气势雄伟、极为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到宜兴看曲折幽深、大洞套小洞、形状奇异、色彩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花等石灰岩溶洞、钟乳石溶洞;到南京雨花台参观“南京雨花石博物馆”,赏主要产至扬子江畔众多珍贵的雨花石展品;还去过扬子古陆东部在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到过三面环山北临长江、石林资源丰富、珍稀名石“栖霞石”的产源地、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地质奇观地栖霞山……下学期增设比较难学的“电子工业学”,由卫桦林老师任教,专业课开始学习由雷秉舜代的“岩石学”、徐泉清教的“古生物学”、高福裕教的“重砂鉴定”以及方兴安代的“岩石学课堂实习”和付安雅、雷秉舜代的“矿物实习”。

三年级基础课只有“哲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哲学”课在综合楼阶梯教室,三个地质班同时上课,第一学期的是由顾晓明老师代课,第二个学期由左兴武老师教;“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综合楼微机室上课,陆敏老师任教,要求极其严格,2人一台,进门要穿鞋套。上学期开设由肖萍老师教的“岩石学”、王保库老师教的“地史(层)学”和“古生物实习”、张建军老师代的“构造地质学”和“地质专业英语”以及赵学章老师的“地质素描与摄影”;下学期有班主任冯建德老师教的“遥感地质学”、王保库老师代的“中国区域地质”、朱纪生老师代的“矿床学”、薛金有老师教的“找矿勘探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由张建军和薛金有两位老师完成,体育因曹征进老师有事,换成肖佩宗老师。不论是从普通地质学到遥感地质学,还是从岩石学到矿物学、矿床学;也不论是从地史学还是到构造地质学以及中国区域地质,从找矿勘探地质学还是至重砂鉴定以及地质素描与摄影,这些专业课程设置已非常深奥,现在来看都觉得也不落后,我们学生听的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学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好在地校的老师高手如云,理论讲得都非常通透,实习课在野外也要求非常严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校培养的学生是知行合一舍我其谁,也铸就了地校学生敢于吃苦、不怕吃苦、勇往直前、敢于争先的奋斗精神。

1992年的春天,神州大地到处春潮滚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提出。这一年的秋天,中共十四大召开,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一夜之间,粮棉油等凭票购买市场放开,引以自豪可吃细粮且与我相伴近三年的粮票宣布作废,破墙开店蔚然成风,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南京地质学校反应迅速,组建成立经贸科,且将临近毕业只剩一个学期的1989级两个地质班整体改为市场营销专业,在校门旁破墙开店,销售相关地质“文创”产品和学生用品,并作为毕业实习场所让学生们在此锻炼。1993年春节过后的新学期,眼看上一届地质班学长们均调整专业同学们坐不住了,我们这届三个地质班也开始向学校诉求让改专业,联系校领导1993331日晚我们地质116教室召开座谈会,与同学交换意见,听倾同学们心声,《地质专业改造如何——地质115116与学校领导座谈记》正式拉开了我们这届地质班专业改造序幕,后来学校各层级的会议也开了不少,5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学校作出决定将1990级的三个地质班93年秋季开学整体转为会计专业,为此我还写了一篇“适应市场变化,南京地校及时调整专业”的小报道发表在19935《中国地质矿产报》。这一年的暑假,我回到家乡参加校团委学生会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当时建市不久年轻的朔州如何办好广播电台写出了一篇自认为有深度的调查报告,获得了时任台长的肯定与回信。

地校最后一年面对市场变化,学校调整专业,将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整体改为会计专业,因冯建德老师出国留学,班主任由地质科教学经验丰富、有多年班主任经验、年龄较长的徐晋恒老师接管,正值此时199371日新一轮的会计制度改革开始,虽说时间短暂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但学校为我们三个地质班同学的考虑与着想,外聘中华财经进修学院的老师给我们开足了课程,新教材没有,学校为我们打印与复印,从周林老师的“基础会计”、杨素云老师的“经济法”和刘奉贤老师的“珠算”学起,不到一个月又开始学习陈良老师教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和石秉伦老师的“工业企业会计”以及周林老师教的“会计岗位操作示范守则”。

这一年秋天,学校不再开设地质专业班,与之相伴的开设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文秘等“时髦”专业。这一年的深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正式开启。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随后国家颁布了《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合同法》等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学后,学校取消体育课,同学们在各自忙的找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丁卫刚老师教的“企业财务管理”、胡秀全老师教的“管理会计”、康绍迪老师教的“审计基础”以及吴子岳老师教的“财政与金融”外,还学习了张世瑾老师教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以及学校本部武利老师代的“汉字dBASEⅢ程序设计”,最后由石秉伦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业会计模拟实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长江大桥、玄武湖、莫愁湖、夫子庙、白鹭洲公园是我们周末的逛景地,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梅园新村、雨花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在激励我们前行,排山、汤山、栖霞山、桂子山、牛首山等地留下了我们学习地质知识的脚印,学校地质馆、图书馆、电教室、校史馆为我们打开了智慧的人生闸门,大礼堂、操场上、实验室等各种社团活动里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从校广播站通讯员到校报通讯员、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从班级活动小报道到年级活动、全校活动采写报道,从短消息、小散文到长篇通讯报道、校园现象评论,四年来在校报校广播站、校学生会报以及今日校园发表各类通讯报道、消息、文学作品等上百篇(次)先后荣获校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通讯员以及优秀毕业生和南京市“9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地校四年3年学地质1年学会计,这样的变故,放下地质锤与罗盘,改练习打算盘与阿拉伯数字书写,就这样阴差阳错与会计结缘30年,看似不幸其实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亲历并见证了30年来中国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的伟大变革……看似偶然其实冥冥中有种必然,结缘南京纯属偶然,相伴会计更是天意弄人,第一次的与会计结缘,命里注定要改变我的一生学校的美好生活转瞬即逝,四年求学虽未成名成家,但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却面临失业,摆过地摊、干过个体,生活的艰辛一度让我很是迷惘。当时的信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与普及,电话也少,更没有网络,书信往来是最多的联系方式。

风雨沧桑,岁月蹉跎。南京地校在喜迎千禧龙年筹办建校五十周年之际,2000415日,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至此,南京地质学校名字便不复存在,所有教职工及当时的在校学生整体并入东南大学,东也由原来的“邻居”变为自己的“母校”。时至今日,作为南京地质学校毕业生为当时在并校时未能增设“地测类学院”而留住根脉深感惋惜,但在南京地校四年的求学经历让我积蓄了前行的无限力量,“严教、勤学、团结、奋进”的地校优良校风始终铭记于心,我将心怀感恩、知责于心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拼博,一生只为一事来,是巧合也不知是上天的安排,在我与会计结缘10年的2003年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毕业10周年时通过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与会计结缘20周年时的20138月取得山西省财政厅核发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由我任主任会计师的朔州晨祥会计师事务所正式成立,20238月是我与会计结缘30年、也是朔州晨祥会计师事务所成立10周年,20247是我毕业从事会计审计工作三十周年最是初心能致远30年来,踏着市场经济的节拍,深耕行业的探索我勤学慎思!30年来,志存心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执着追求的脚步我永不停歇!30年来,直面生活向善而行,紧跟时代的步伐我砥砺前行……

202366参加东南大学121周年校庆期间,曾经的大操场前留影,昔日小松柏已长成参天大树)

 

张贵文校友,山西朔州人,东南大学山西校友会副会长,原南京地质学校会计9002班(原地质90116班),朔州晨祥会计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计师、所长,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山西省“三晋英才”拨尖骨干人才,曾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朔州市劳动模范、山西省先进会计工作者、山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朔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省市荣誉,作品在《中国会计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山西财税》《山西会计与资产评估》《朔州日报》《朔风》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