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国歌/马承钧
发布时间 2010-03-15

 

 
        记得上小学第一天,老师教我们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这首悲壮的战歌便在我心中扎下了根。考上中学后,身兼省政协委员的老校长告诉我们,围绕新中国国歌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呢。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民国时进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值国难当头,它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演绎出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信念,影片公映后此歌也随之传唱神州大地。
       1949年6月15日,正值解放前夕,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开幕,决定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按国际惯例,创作一首国歌在大典上演奏便成当务之急。根据中央指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出《征求国歌词谱启事》,并请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姚锦新等4位音乐家任评委会顾问。短短一个半月收到歌词632件、歌谱694首,郭沫若也写了一首《新华颂》歌词应征并登在《人民日报)上。但经认真筛选,大家认为应征件均不理想。此时,出席新政协会议、曾留学法国的大画家徐悲鸿说:“法国人用著名的《马赛曲》当国歌传唱至今,我们可否考虑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徐悲鸿的建议立即得到曾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的赞许,其他代表也表示赞同,许多人情不自禁唱了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但李立三却说:“这歌旋律是好,但现在再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不妥了,要修改。”张奚若、黄炎培、梁思成等人不同意李立三的意见,他们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是历史的产物、民族的战歌,应该保持其完整性,不宜改动。周恩来也说:“要用就用原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斗志,一修改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愈进展,敌人就愈嫉恨我们、想破坏我们,能说不危险吗?留下老词,可以警钟长鸣!”毛泽东也觉得周恩来言之有理,保持原歌词为好。就这样,在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终于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的决议,此时距开国大典只有4天时间了!
09.9.22《中国教育报》
(徐悲鸿 中央大学杰出校友,1928~1946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