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坚忍不拔 孜孜不——怀念黄锡恺教授 倦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07日来源:浏览次数:23932

 

郑文纬


        黄锡恺教授是东南大学机械系机械学科的奠基人。他长期担任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组主任,兼任国家教委(教育部)历届工科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原理学会理事和全国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理事、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一生从事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主编的《机械原理》(第五版)获1987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主编的《机械原理》(第六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黄锡恺教授1917年出生于安徽休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由于生活条件较差而患肠结核,故虽以成绩优良孜取公费出国留美名额,最后未能成行。后留母校工作,生活虽多有不便,但努力任教毫无懈怠之心。解放后组织上帮助他治好痼疾,并派遣赴哈工大参加苏联专家开办的机械原理学习班。他克服了身体赢弱的不利条件,坚持学习,并博采众长,加上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不久即独立编写了《机械原理》讲义。通过教学实践的考验,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我国自己的《机械原理》教材,至1997年已出版了七个版本。最近出版社还主动联系,组织编写第八版应世。

        黄锡恺教授因经历重大手术,腹部缺少肌肉,致上身倾斜而体力虚弱。但他意志坚韧、责任心强,每年一次的指导委员会会议,有时需长途跋涉,他都按时参加,而且将会上讨论的问题都事先准备、事后研究贯彻。有一次讨论《机械原理》教材的系统问题时,会上发生分歧,他会后仔细研究、多方引证,写出了有关论文,并贯彻到教材中去。使教材更科学化、概念更确切,深得使用者好评。

        黄锡恺教授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在书桌边上一读就是半天,研究问题一定要有个水落石出才肯罢手。编写教材时讨论到飞轮设计的精确性问题,过去教材从未涉及,为了弄清此问题他将中外多种方法一一分析比较,并创造性地用图形去表达多种方法的精度差异。写出了《力是机构位置函数时飞轮设计方法及其精确性分析》一文,并发表于《高教学报》。

        六十年代初黄锡恺教授接受了《机械学》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他亲手拟定培养计划,并重视选题的先进性,密切结合生产。此项工作为80年代末期“机械学”成功建立博士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锡恺教授十分重视培养后继力量。他本人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精神贯彻在他的一生之中,也教育了他的学生和后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