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树(1898-1989):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18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6694
张江树(1898-1989) |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18年毕业校友 |
张江树,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又名雪帆。1898年6月15日生,江苏常熟人。1914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18年毕业后留校任化学助教,从此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23年他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先去加州大学插班4年级攻读化学,1924年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两年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26年,他回国后先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一年,从1927年起到1952年院系调整,他一直在国立中央大学及其后改名的国立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任教授。南京解放前夕,在他担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时,国民党政府欲把中大迁往台湾,遭到张江树等的断然拒绝,并参加了护校运动。他参加了由进步教师组织的校务维持委员会,积极支持进步学生的学生运动,置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迫害和要挟于不顾,表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大改名国立南京大学,张江树担任南大的教务长、理学院院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他参与了使原中央大学文理工农医师范等学院独立设校的有关工作,担任南京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组建工作,及至汪海粟受命出任南工党委书记兼院长时,中央人民政府委任张江树为在上海新建的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从此,他为创建我国第一所高等化工院校及其发展付出了30余年的心血。1981年起他改任华东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后,始终关注学校的改革和建设。 张江树于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员、民盟上海市委委员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上海市第一至七届人大代表。 张江树在化学科研方面,取得过许多成果,早在30~40年代,就发表了"铜与盐酸之化学作用"、"氯化亚铜在浓盐酸中的浓度"、"阳起石的分析"、"中国三电化学研究"等多篇论文。1945年他编写的《理论化学实验》出版,这是我国化学家编写并出版的第一本物理化学教材。在此期间,他还先后写了《电池》、《化学教学法》、《高中化学》等几本教材。1959年,由他主编的《物理化学与酸体化学》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第一部供工科大学使用的物理化学全国统编教材,为以后高等院校化工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张江树还主持了教育部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工作,在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60年代,我国第一次系统地出版的工科化学的整套教材,这和张江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还长期担任《辞海》化学分科的主编。 张江树在从事高等化学教育的几十年内,素以严以律己,治学严谨著称。无论对青年教师、研究生、还是大学生,在业务上他都是严格要求。他既强调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亲自为青年教师讲解物理化学课程中的一些不易阐明的概念和为学生讲授"熵"等一些较难的章节。张江树对于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有精辟的见解,他提出的"不可逆度"的概念,一直为华东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学所沿用。他十分强调教学实践,注重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及设备。 张江树在担任华东化工学院院长的30年间,在工作中始终讲究实效,讲究节约、讲究效率、推行精兵简政,他待人和蔼可亲,关心同志,但又刚正不阿,对不良风气和行为敢于直率批评。由他题词的"勤奋求实"的校训,已成为华东化工学院到华东理工大学广大师生的座右铭。他所倡导的这种品质和他所培育的成千上万名优秀化学化工人才,已经遍布在我国的化工生产和教育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继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