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罗宗洛(1898-1978):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33-1940)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436

罗宗洛(1898-1978)
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33-1940)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罗宗洛,我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18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18年考取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9年升入仙台第二高等学校理科,1922年毕业,考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植物学科,次年师从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坂村彻教授,从事植物溶液培养的研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不同浓度的氢离子对植物细胞质的影响"。1925年3月大学毕业入该校大学院,1930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成为在日本获博士学位的第二位中国人。
  罗宗洛回国后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2年任上海暨南大学理学院教授兼中华学艺社总干事。1933年夏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1937年随中大迁渝。1940年到贵州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44年回重庆出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1945年10月他被派到台湾接收帝国大学,1946年改为台湾大学,任代校长。同年10月植物生理研究所迁上海,他回所仍任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1953年改室为所,任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7年当选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日本植物学会名誉会员。1963年他与汤佩松等创立了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任第一、二届理事长。他还是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
  罗宗洛在中央大学时主讲生物学和农学院的3门功课,还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带领助教开始了在我国具有开拓性的植物离体根尖培养研究工作。1934-1937年在中央大学开展无菌条件下玉米离体根尖的研究。抗战时期,他还和高年级学生开展植物激素、微量元素的研究工作。他曾组织实验生物学讨论,每月一次,由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几位老师轮流主持。他和清华大学的李继侗是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先驱和倡导人。1940年起开始研究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同年夏,他在浙江大学继续进行微量元素的研究,先后发表了8篇论文。
  解放后,1952年他亲自参加苏北沿海营造防风林综合调查,解决了盐土树木育苗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保证了沿海营造防风林的苗木供应。1953年他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担任所长后,还在北京大学等校分设植物生理的工作组,聘请教授兼任研究员,促进了研究所与大学之间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相互协作。1955年的寒流对海南岛新种的幼树造成严重的损失,罗宗洛应邀去海南岛研究寒害的原因和对策。对我国橡胶林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罗宗洛先后亲自创建了水分、抗性生理、辐射生理等研究室。1958年开始进行高等植物辐射生理研究,特别是辐射伤害恢复的研究。尽管"文革"中罗宗洛的身心受到摧残,1972年又积极筹建建立了细胞研究室并开展工作。
  1935年中国生物科学年会,决定出版外文版的《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罗宗洛被选为主编,1936年创刊出版。1947年创刊英文版的《植物学汇报》,至今台湾的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还在继续出版。1964年由他倡导创办出版《植物生理学报》,并担任主编。
  1957年10月,罗宗洛应邀赴东京出席日本植物学会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作了"中国植物生理学的现状"的报告,被选为名誉会员。他写的《植物生理知识》一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重印五次,发行25万册。
  1978年春,罗宗洛到北京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回上海后已经病重,仍在植物生理研究所全体会议上做了贯彻大会精神的讲话。
  1978年10月26日罗宗洛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0岁。
  (倪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