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俞建章(1899-1980):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1936-1949)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1969

俞建章(1899-1980)
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1936-1949)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俞建章,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字端甫,1899年1月12日出生于安徽省和县。1920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二年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之后受聘于河南开封中州大学任助教。1928年经他的老师李四光介绍进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29年与舒文博共同发表了"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荆门钟祥京山地质矿产"一文。之后,就在珊瑚化石的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特别是对我国下石炭纪珊瑚化石研究方面,为建立我国最早石炭世地层和珊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一成果,获得1933年度我国地质学界建立的赵亚曾奖金,并被派往英国留学,入布里斯托尔大学深造。
  1936年,俞建章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南部丰宁系珊瑚",获博士学位后返回祖国,仍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正值国难当头,无法开展研究工作,就兼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抗战爆发,他随地质研究所去重庆,1939年他在该所任研究员,1941年任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1945年任研究所代所长,1947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但他解放前始终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俞建章研究珊瑚化石50余年,创建了中珊瑚目。1950年他到东北北部进行矿产调查工作,1951年11月,他调任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地质科主任,1952年任东北地质学院教授,地勘系主任,兼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搜集了遍布全国各地的下石炭纪珊瑚化石材料,补充了过去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并重新对泡沫内沟珊瑚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和个体发生的研究。另外,他也着手研究我国青海、新疆的石炭和珊瑚材料,对石炭纪地质和珊瑚做了全面、系统的工作,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发现了大量的异珊瑚类,为我国填补了对这个门类的研究空白。他建立的我国下石炭纪4个珊瑚带,时幅半个世纪,一直沿用至今。他主撰的《石炭二叠红珊瑚》是总结性经典。
  1950-1951年间,俞建章参加并负责黑龙江小兴安岭、密山地区及辽宁抚顺等地区矿产普查工作。他到处寻找岩石露头,进行岩石和化石采集与研究。1952年又参加中苏合作考察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矿产资源工作,俞建章任中方负责人兼技术顾问,他发现在大庆油田产油的嫩江页岩是含油页岩。根据化石,证实了小兴安岭地区海相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的存在。与此同时还注意研究大兴安岭东坡第四纪冰川地质,详细调查黑龙江嫩江库莫电水坝工程地质及黑龙江查哈阳农场水利灌溉工程与小兴安岭近代火山活动的研究等。1958年俞建章还亲自去辽东半岛南部研究晚期元古代地层,并在1959--1960年先后发表了《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纪地层》专著及《大兴安岭西坡根河至黑河上游一带地质构造》一文。
  俞建章不仅是我国珊瑚化石专家,同时也是鹦鹉螺类化石研究的奠基人。早在1928年俞建章调查湖北西北部地质矿产时,就对这一地区奥陶纪鹦鹉螺化石进行研究,于1930年发表他的第一本专著《中国中部奥陶纪头足类化石》,这是我国古生物学家论述华中西南地区奥陶纪直角石类动物群第一本专著。50年代初,俞建章对我国湖北及贵州奥陶纪鹦鹉螺,腹足类及三叶虫等化石也有研究。对我国二叠纪海绵化石,侏罗纪菊石及奥陶纪腹足类等门类进行研究。
  1964年俞建章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当选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1979年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俞建章晚年,疾病缠身,仍以老骥伏枥之志,完成了一部巨著《石炭纪二叠纪珊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遗产。
  1980年10月3日,病逝于长春市,享年82岁。
  (林英锡  林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