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伍献文(1900-1985):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校友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885

伍献文(1900-1985)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校友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伍献文,著名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3月15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县。1917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1年毕业后到厦门集美学校任教。
  1922年,厦门大学正式成立,他转到厦门大学动物学系任助教。1925年,秉志到厦门大学动物学系教授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在秉志的鼓励下,伍献文向学校注册为动物学系学生,一面给秉志当助教,一面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对厦门和浙江的自由生活线虫、江豚的肺寄生线虫及其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
  1927年在厦门大学动物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应聘到母校国立中央大学的生物学系教动物学。虽然这时他已经在线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鱼类学研究的志趣却始终没变。
  伍献文除在厦门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之外,以后他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时,也还是在大学兼任教职。
  1929年他接受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留学法国,1932年伍献文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比目鱼类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系统学的研究",取得了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1930年,中央研究院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南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伍献文回国后立即被推荐主持博物馆动物学部的工作。1934年,自然历史博物馆改为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所,不久又改称动植物研究所。1934-1937年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后又兼系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研究所迁往长沙、衡山和阳朔,几年艰辛初创的科研条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他在艰难困苦、经费拮据情况下,完成了"漓江的鱼类"一文,描述了发现于漓江的11个新种。1939年,动植物研究所迁到重庆北碚,伍献文就以室内工作为主,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鱼类学研究,在形态学、组织学及生理学领域发表了许多论文。1941-1943年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登上轮船迤逦东下,在动物所任研究员。1947-1948年兼任江苏医学院教授。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海解放后,伍献文就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1950年中央研究院动物所及植物所的藻类专业人员联合组成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并先后分设青岛、厦门两个海洋生物研究室和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伍献文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兼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主任。
  1954年,研究所及太湖研究室迁到武昌,成为以淡水生态学为主的我国水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伍献文一直主持该所鱼类学的研究工作。历经20多年的标本收集、资料整理和悉心研究,图文并茂的《中国鲤科鱼类志》上、下卷分别于1964年和1977年出版。
  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和国家科委水产组副组长。他还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伍献文早在1934年,他就参加发起和创立中国动物学会,历任理事。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任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还担任过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1979年他又与朱元鼎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鱼类学会,被选为名誉理事长。
  伍献文于1985年4月3日病逝武汉,享年85岁。
  (陈宜瑜  李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