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1902-):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校长(1944-1945) 1959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430
顾毓琇(1902-) | |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校长(1944-1945) 1959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
顾毓琇,国际著名电气学家,字一樵,1902年12月24日出生,江苏无锡人。1915年13岁考入清华学校初中部,接受了钱基博,林语堂,孟宪承众多名师教导,1923年毕业于清华高等科后于8月赴美,进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深造,总共仅花了四年半时间,获得了学士、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系首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获学士学位的第二年,他发表了"四次方程的通解法",取得了在基础数学突破性的成果。1927年秋通过的博士论文《电机瞬变分析》,被国际电机界称为"顾氏变数"。继而,他又发表了"顾氏图解法"及"顾氏定则",奠定了他在国际电机界的崇高地位。1929年2月回国,先后历任浙江大学电机科主任兼教授、杭州电气局顾问工程师及电气实验所主任、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兼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兼主任、兼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创始人,在其院长任内创办了清华无线电研究所和清华航空研究所。 1933年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兼任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44-1945年受命继蒋介石之后接任中央大学校长。1945年元旦,国民政府授予他景星勋章。抗战胜利时他到上海任市政府教育局局长,并在交通大学电机系兼任运算微积课教授。1946年他创立纺织技术学院和上海戏剧专科学院。1947年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再次接替兼任校长蒋介石的职务,并当选为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任教,1950年移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50年代,他与美国科学家维纳等人,开创了现代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被公认为该领域的国际先驱,1959年当选台湾的中央研究院第三届院士。 1972年元旦退休,后又被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机系荣休教授兼系统工程系荣休教授。1972年3月,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颁赠顾毓琇兰姆金质奖章,此奖被誉为国际电子与电工领域的诺贝尔奖。1972年末,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也授予他金质奖章。 顾毓琇的主要成就体现于两个领域:电机学基本理论,为非线性电路和控制系统提出了解析与图解方法。他文理兼通,学贯中西。实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中的全才文理大师。 早年,他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首任清华剧社社长。1920年夏开始翻译30篇英文短篇小说,次年又翻译7个短篇和2个剧本。1922年他就完成15篇短文、四幕剧《孤鸿》,小说《芝兰与茉莉》。到2000年止,他的各类著作已出版了87部。创作的剧本,大多讴歌历史上的爱国英豪,有的自编、自导,甚至自演。他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者之一"。他创作的格高、性灵的诗、词、曲达七千余首。1975年他荣获巴西人文学院金质奖。1976年第三届世界诗人大会授予他"国际桂冠诗人"荣誉称号。1972年5月22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又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73年顾毓琇由伦敦、香港辗转回国。8月29日晚上10点,周总理会见了顾毓琇伉俪。此后,他多次回国探亲访友。1986年他专程飞上海,访晤了时任上海市长的高足江泽民。江泽民多次会见了顾老师。相互题赠诗词,互通函电。江泽民1997年访美期间于10月30日专程看望了老师及师母。去年9月9日江泽民在纽约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会客厅会见顾毓琇,共进午餐,畅谈两小时。 顾毓琇始终关心东南大学的发展,多次到东大访问讲学,受聘为东大名誉教授、东大首届董事会名誉会长。1992年顾毓琇偕夫人王婉青到东大时,东大师生在大礼堂隆重举行了二老90华诞庆典。 (莫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