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屈伯川(1909-1997):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肄业校友(1928-1932)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5491

屈伯川(1909-1997)
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肄业校友(1928-1932)

  屈伯川,著名化学工程学家,大连理工大学创始人,1909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泸县,1926年起,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和金陵大学预科学习。1928年夏考入中央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2年遭到反动当局迫害,愤然离校,去四川泸县和广西桂林第三高中任教,并热情向师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4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慕尼黑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1937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他满怀救国之志回国。1939年10月,跟随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刘志丹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由重庆到延安,是革命根据地极少数在国外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先后在中央财政经济部、新华化学工业合作社任职。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积极参加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群众组织--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并任驻会干事负责人。同时,他又参与筹建我党领导的第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等院校--延安自然科学院,任教育处长。1944年后,任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工业局副局长、晋察冀军区工业部试验所所长等职。
  1946年底,他根据党中央部署,赴东北开展工作。1947年5月起,历任关东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大连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化学科学研究所所长。1950年7月大连工学院独立,他被任命为第一位院长、党组书记,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我党创办的正规大学。
  屈伯川十分强调继承和发扬革命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十分注意吸收国内外办学的成功经验,努力把学校办成新型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学。他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坚定正确地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在全国理工科大学中首批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他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学生。他在建校伊始就把科学研究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在组织教师编写出版教材、翻译最新著述的同时,自1952年起就组织他们培养研究生,1954年学校成立研究部,并建立了一批当时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他组织多学科教师协同作战,成功做出了"三大港口"(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渔港、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和第一个现代化的军港)的设计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贡献。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学校创办之日起,就注意广揽人才,吸收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并积极通过派出留学,外出进修等各种渠道培养青年教师,使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他以身作则,带头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1960年大连工学院被确定为全国26所高教部直属重点高校之一。1956年他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在"文革"中,屈伯川被错误批判,遭到迫害,直到1972年3月才恢复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重新任命为大连工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他知难而上,积极争取,设立了我国和外国合作举办的第一个培训高中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基地--中美合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受到中美两国政府有关部委和专家的一致赞誉。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81年9月,屈伯川主动退出第一线,出任名誉校长和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仍不辞辛苦地关怀大连市、辽宁省和全国的教育事业,并在《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1983年他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获国家教委"老有所为精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