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胡乾善(1911-):国立中央大学至东南大学机械系教授(1945年至今)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280

胡乾善(1911-)
国立中央大学至东南大学机械系教授(1945年至今)

  胡乾善,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1911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二年级时因看到黄河为患,转入土木工程系读了一年,他觉得物理系教授多而且声望很高,三年级时转回物理系。1934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留在物理系当研究生,不久因病休学,病愈后考取河南省公费留学英国,1934年,在伦敦大学博克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进行宇宙射线方面的研究。1937年,胡乾善撰写了两篇学术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当年夏天通过答辩,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胡乾善学成回国。1938年至1943年先后任西安的东北大学、峨嵋的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授。胡乾善在武汉大学进行了宇宙射线方面的研究,曾写出论文,1941年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期刊上。后来,鉴于抗战期间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工业,而且研究宇宙射线的条件太差,因之转到机械系,改行从事机械工程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从此脱离了物理学界。
  1944年冬,胡乾善应重庆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的邀请担任该馆技术顾问。
  1945年初,胡乾善担任了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他还担任了机械系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胡乾善担任了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教授、系主任。当时他编著的《内燃机》教材已出版。为了工作需要,他在1954年开始讲授理论力学课程,编写了机械类型的《理论力学》教材。1956年,他担任了南京工学院教学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开展教学法研究工作。
  胡乾善对于教学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所担任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尽量采用自编的教材,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兼容中外百家之长并符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因此,从内燃机开始,到理论力学、机械振动,非线性振动,直到随机振动导论等,无一不是教一门课,编一本教材的。他50年代编写的《理论力学》教材,既不沿袭英美教材,又非苏联模式,而是独树一帜,深受广大师生赞赏。他在60年代编写的《机械振动》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各章均附有参考文献。
  胡乾善曾不止一次地提出:"一本好的力学教材不仅要满足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接受性等方面的要求,还必须把力学概念以及抽象简化问题辩证唯物地讲清楚,这是理论结合实际,正确建立力学模型所必须的基础知识。"1976年,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胡乾善组织了国内9所高校10余位教师,在各校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主编了恢复高校入学考试后的国内第一本工科《理论力学》教材。该教材出版以后,深受读者欢迎,为国内各高校广泛采用,第一版的总印数就超过90万套。
  胡乾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精神。他深感研究振力问题的重要意义,自1957年起,就从事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及机械阻抗和模态分析等专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创建了一般力学硕士点,培养振动理论方面的研究生。1983年,他为教育部科技司撰写了一篇科技发展预测资料:《振动、冲击与噪声的研究应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目前"振动、冲击与噪声"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分支。
  胡乾善不仅在专业方面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而且兴趣广泛。他对声乐颇有兴致,对绘画书法也很有造诣,擅长中国花卉画。
  胡乾善在高教战线上执教近50年,对培养青年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关心青年的成长,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指导数10名进修教师,培养了许多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