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盛彤笙(1911-1987):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4年毕业校友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1227

盛彤笙(1911-1987)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4年毕业校友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盛彤笙,著名兽医学家,农业教育家。1911年6月4日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动物学系,提前一年修完课程,乃于1931年升入中大医学院本科,他又提前2年读完课程,于1934年毕业即考取江西省公费留德,赴德国学习兽医学。1936年夏,获柏林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夏又获兽医学博士学位。9月间回国。1939年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兼畜牧兽医系主任。1941年转往成都任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兼任齐鲁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1946年秋,西北兽医学院筹建,教育部聘盛彤笙为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盛彤笙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及西北财经委员会委员,仍兼任兽医学院院长。1954年大区撤消,调任中科院西北分院筹委会副主任,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1956年迁兰州,任第一副主任,他为建立西北分院作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可惜如此一位人才竟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深陷困境。直到1979年盛彤笙被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改正,恢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义。1978年他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负责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的兽医部分等工作,同时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小组召集人。
  盛彤笙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第一届全国科联理事,第一届全国科普协会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生物学科组成员。
  1941年盛彤笙在成都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授时,成都地区的水牛流行一种不能站立、四肢麻痹,腿部皮肤温度较其他部略低的病,农民称之为"四脚寒"。盛通过细菌学等试验,最后证实:脑脊髓炎病原为一种滤过性病毒。并于1945年发表了"VirusEnephalemyelitis in Buffaloes"一文。盛彤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水牛脑脊髓炎是由病毒所致,为防治此病作出了贡献。
  盛彤笙在中大期间,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攻克了家畜疑难疾病。他针对马鼻疽病的药物治疗问题,进行筛选研究,经抗菌试验,他发现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S D)对马鼻疽杆菌具有杀灭作用,并于1945年发表了"磺胺族药物对马鼻疽杆菌之效用"一文。
  盛彤笙一贯重视科普工作,在讲课与科研之外还挤出时间,在助教的协肋下担负起《畜牧兽医月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讯》和《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闻》3种刊物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并全在业余时间进行。1947年,上海一批进步青年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该社聘盛彤笙为顾问。
  盛彤笙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特别重视传播国外兽医先进知识和技术,曾翻译了世界兽医学名著,为我国兽医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2年,盛彤笙勤奋工作,利用夜间在暗室里从显微胶卷上翻译了Kecser氏著《兽医细菌学》,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细菌学实习指导》和《家畜尸体剖检技术》。1947-1948年,他根据德文原著,重译了陈之长、罗清生在抗战时期从英译本转译的Malkmus-Oppermann所著《兽医临床诊断》一书。195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世界兽医文献中的经典著作-匈牙利胡体粒(Hutyra)等人的巨著《家畜特殊病理学与治疗》一书。这本200多万字的译作分为《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内科学》两部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译文细致、准确、通畅,被出版社誉为"信、雅、达"三范例,并为广大读者称赞。1970年,他又译出了德贝尔(Beer)等合著的《家畜的传染病》一书。
  1987年5月9日,盛彤笙因患癌症,在南京逝世,终年76岁。
  (邹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