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徐芝纶(1911-1999):国立中央大学至南京大学教授(1944-1952)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02日来源:浏览次数:8730

徐芝纶(1911-1999)
国立中央大学至南京大学教授(1944-1952)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徐芝纶,著名力学家,1911年6月20日生于江苏江都。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后留校任助教。1935年考取公费留美,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后,转到哈佛大学,1937年获工程硕士学位。当时祖国正遭日军大举入侵,国难当头,他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在浙大任副教授、教授的6年间,讲授过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高等结构、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土壤力学、水力学、水力发电工程、水工设计、坝工设计等多门课程。为了增加工程实际经验,于1943年到重庆水力发电勘测总队主持设计工作。1944年重返教坛任中央大学教授。1946年去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每周往返于沪宁线上兼职于中央大学。1948年起任交大水利系主任。1952年浙大、交大、中大的水利系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从此他一直任该校教授,1954年起兼任教务长,1956年至1983年任副院长。
  徐芝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并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1981年70岁高龄的徐芝纶参加中国共产党。
  徐芝纶在青年时代就立志教育救国,从1937年回国至80多岁高龄始终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徐芝纶的课堂讲授质量之高,早在40年代就已在师生中享有盛誉。他的讲课,内容精炼、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在讲课中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思路、方法教给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他善于根据生产的实际,恰到好处地将理论放在实际背景中去讲授。他的讲稿每次讲授都要修改更新。他在"怎样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一文中,总结了"掌握课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教材,认真准备讲稿,做好默讲试讲,注意表达方式,及时检查改进,不断努力提高"等八方面的经验体会。
  徐芝纶共编著出版教材11种15册,翻译出版教材6种7册,其中《弹性力学》(上、下册)的第一版获197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第二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他的英文著作《应用弹性力学》也在国外出版。徐芝纶编著每本教材,不论是全书结构、内容安排、数理论证、文字说明、例题习题,处处可见其严谨治学的作风。从1978年起,他还担任全国高校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新时期的力学教材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这是徐芝纶自我总结的重要体会,也是他从事教学工作的自我写照。他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什么事业都没有顶峰,要不断改进,永远不要自满。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书育人无止境。"
  徐芝纶的科研工作一贯坚持从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将研究成果做到便于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为止,并通过教学活动将成果进一步提高与普及。早在50年代,他就指导青年教师研究过荷载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制成表格以便应用,以后又陆续制成了文克勒地基与中厚度地基上基础梁的计算表格,至今仍是重要设计资料。60年代末,他研究了在水压作用下双曲扁壳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制成许多表格,为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使用。有限元法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法,70年代初,他就从事有限元法的研究与推广、普及工作,并结合生产需要完成了风滩空腹重力拱坝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工作。这是我国最早的有限元应用成果之一。他于1974年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有限元法的专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他为我国推广、普及有限元法做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徐芝纶于1999年8月2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姜弘道 李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