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吴传钧(1918-):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1941年本科 1943年硕士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2057

吴传钧(1918-)
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1941年本科、  1943年硕士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吴传钧,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1918年4月2日生,江苏苏州人。
  吴传钧1936年入国立中央大学学习,1941年7月毕业于中大理学院地理系,并获理学士学位,旋即又入中央大学研究院地理学部学习,1943年7月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地理系讲师。
  1945年吴传钧赴英国留学,1948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194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在南京的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其间,1986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为大地海洋科学系)教授。他还是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吴传钧长期致力于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他主张农业地理应以研究农业生产地域
  分异规律为主要内容。由他提出并负责设计、组织完成的《中国农业地理学丛书》,引起国内外注意。他主编的专著《中国农业地理总论》,首次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观点,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特点、水平、潜力及地域分异进行了综合分析及理论概括,其中对"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论证已为生产部门采纳,这项成果为我国农业区划工作奠定了基础,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研究农业地理从土地利用入手,认为土地利用是农业地理研究的核心,是农业布局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地关系表现最为具体的景观。他先后主编了1∶4万到1∶600万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其中,《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图》,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图集,其设计水平、分类系统研究、图载信息量均居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力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传钧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经济地理室、经济地理部。50年代在赴苏联综合考察时,对苏联的经济地理学进行了系统调查,主张经济地理学应是一门自然-经济-技术三结合的边缘科学,提出"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的科学"的新见解。
  80年代初他又进一步提出,经济地理学应以研究经济活动地域系统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和优化调控为中心,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内容的广义经济地理学。他还认为国土开发整治的总目标是理顺与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所写的《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国土规划的专著,总结了国内外国土开发整治的经验,对国土规划的理论、程序、目标体系、评价方法、模型建造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为我国国土开发整治区划提出了方案。
  吴传钧还在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1979年他与另一学者率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组建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建议,参与创办全国第一个人文地理研究所和《人文地理》杂志,主持全国人文地理学讨论班,为大专院校培养急需师资。
  他还提出"协调好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是当前最重大最迫切的全球问题",倡导"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应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他还主编并陆续出版《人文地理丛书》。
  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