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刘东生(1917-):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49年肄业校友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1137

刘东生(1917-)
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49年肄业校友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刘东生,著名环境地质学家,1917年11月24日生,天津市人。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1949年中央大学生物系肄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刘东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环境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
刘东生还曾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委员。
刘东生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又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解放前刘东生师从杨镜健教授,从事古脊椎动物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尤以鱼化石研究突出,出版专著《南京五通系鱼化石》,受到国内外好评,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解放初期在国民经济建设恢复时期,他先后开展了三门峡水库、龙羊峡水库等的坝址及金、铜、镍矿的找矿工作。
1954年开始从事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1964~1966年先后著有《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和《黄土的物质成份与结构》等专著,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70年代刘东生又继续开始黄土的科研工作,既结合生产实践又带动了第四纪发展,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对黄土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研究,从古气候角度出发,建立了国际上公认的洛川坡头黄土标准剖面,为试图解决黄土与深海沉积对比,做出了关于海陆地层及古气候对比的工作。继而1985年完成了《黄土与环境》(中英文献)专著,获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国家科委二等奖。
刘东生经常注意科研中前沿性研究工作的进展。在研究黄土的同时,领导并参与了对全球科学家感兴趣的青藏高原广大地域、希夏邦马峰、珠穆琅玛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等地区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的考察研究,推动了我国高山科考探险工作,前后组织编著了14卷
科考报告,与孙鸿烈院士合作撰写了关于青藏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的报告。
刘东生198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特等奖,国家科委自然科学一等奖,1989年又获陈嘉庚奖。
70年代初他对国际上新兴起的环境学科-环境地质学开始了冲击,他对地方病的病因及官厅水库水源保护,西部环境质量评价等的研究成果获科学大会奖。
刘东生在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有《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当前环境中的若干问题》、《环境地质展望》等。他参与早期国家环保规划的制订等。
解放50年来他培养了大批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及大批科研骨干,现都成为科研战线的领导和中坚。
刘东生现正在主持"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和发展趋势"的重大基金课题,及"南极晚更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变及现代背景的研究"等项目。
2002年4月12日,刘东生在美国洛杉矶被授予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 位中国大陆科学家。该奖是环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
(高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