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严敦杰(1917-1988):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肄业校友(1943-1944)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2529

严敦杰(1917-1988)
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肄业校友(1943-1944)

  严敦杰,著名数学史家,科学史家。字季勇,1917年11月1日生于浙江嘉兴。幼失怙恃,备受艰辛。1931年就读于家乡秀州中学,1934年,17岁的严敦杰开始撰写学术论文,其中有"注音字母语原考"和"郑和下西洋考"等。1935年,他的数学论文"立体反形的研究"在校刊《秀州钟》上登出,并完成了他的第一篇数学史论文"中国算学家祖冲之及其圆周率之研究"。1935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上海中华书局职员训练班任实习员,1936年正式在编辑所作校对工作,并业余从事中国数学史的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后,严敦杰颠沛流离,饱尝战乱之苦,辗转到重庆,于1938年在重庆民生实业公司会计处任办事员。其间许多手稿毁于战火,但他仍挥笔不辍,发表论文。40年代初,严敦杰的工作为著名中国数学史家李俨所注目,他们开始通信讨论学术问题。
1943年,严敦杰考取重庆中央大学数学系,兼职上学,课余时间全在图书馆中度过,一年多时间,硬是把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从头至尾浏览完一遍,从中搜集中国古代科学史料。这一年他就发表了12篇论文,内容涉及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历法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技通史、科学史文献学和科学史学史等。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这些都标志着严敦杰在科学史研究方面进入成熟阶段。
抗战胜利后,严敦杰回上海,在中国石油公司会计处任副管理师,仍以业余时间从事科学史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在上海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天津燃料工业部器材室、北京燃料工业部经理司、北京石油工业部财务司制度组等单位任财务组长、副科长、科长等职,仍用业余进行科学史研究。
1956年,严敦杰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结束了他20年来业余从事科学史研究的历史,时年39岁。1957年,中科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李俨任室主任,严敦杰任学术副秘书,兼任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秘书。
1958年,《科学史集刊》创办,钱宝琮任主编,严敦杰任副主编,负责日常工作。该刊物至1966年共出9期,刊文80余篇,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文革"时期,研究工作停止,严敦杰"重操旧业",当起了会计。1970年,全体研究人员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致使他在农村摔折了腿。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再次得到了"解放",他虽年近花甲,又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
1978年,严敦杰晋升为研究员,并招收了"文革"后第一批数学史研究生。他执教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科学史概论"和"科学史文献学"两门课程,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科学史博士。
1980年,严敦杰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还担任了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珠算协会常务理事、《数学通报》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1982年《自然科学史研究》创刊,他任主编。同年,他频繁出访国外和出席国内各种学术会议,终因劳累过度患脑血栓而半身不遂。病中他仍坚持写作和培养研究生,发表著述三四十篇(部)。
1985年,中国数学会50周年年会上曾向严敦杰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从事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50年,为数学会的发展壮大,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隆重集会,纪念严敦杰从事科学史研究工作50周年。
1988年12月23日,严敦杰旧病复发,抢救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199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纪念严敦杰学术论文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探胜》一书,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作序称"严敦杰先生与自学成名的华罗庚容可相提并论"、"论成就则是可与李俨、钱宝琮鼎足而立",对严敦杰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作出了崇高的评价。 (王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