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清泉(1917-):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2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2000

※清泉(1917-)
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2年毕业校友

  ※清泉,物理力学家,1917年4月14日出生,四川省邛崃县人。1938年,他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在主修物理的同时还选修了数学系的全部主要课程。1942个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因学习成绩优秀,被留校担任物理系助教。
1944年,他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同时在昆明的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工作,在著名学者吴大猷的指导下,从事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和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理论的研究。同年,与吴大猷联名在《中国物理学报》外文版上发表题为"氦原子2S21S态的赫罗拉士式波函数"的论文,在国际上较早报导了关于氦原子双激发态的精细计算。1946年北京大学从昆明迁回北平,他在北京大学任讲师,继续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研究工作。不久发表了国际上最早报导电子碰撞产生双K电子离化的论文。
1947年任华西大学数理系讲师,1948年回中央大学物理系任讲师。1949年任四川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兼华西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1年任东北工学院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清泉与其他专家一起几乎是在一片
废墟上,建起了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物理系,他任系副主任,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并兼任金属物理、磁学、普通物理及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长期以来,他一边教学、一边搞科研,在原子分子物理、固体物理、高温高压物理及物理力学方面作出了成绩。1960年,在※清泉的推动和参与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所(长春物理所前身),他兼任所长。同时,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62年,他受聘为国家科委物理学科组和冶金组的成员,并担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务委员。
1978年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清泉的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获奖,并被评为先进个人。
1979年,受教育部的委托,他在吉林大学组建了我国第一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在3年内培养了16名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生,为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物理力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1983年,※清泉调到成都科技大学,经过几年的奋斗,创建了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任所长,后扩充为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侧重研究高温高压下的原子分子状态,相互作用过程及新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和高温合成,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了物理力学问题的研究。自1983年以来,他一直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及四川物理学会理事长,为推动原子与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学的研究与学术交流做了许多重要的组织工作。
※清泉于1981年被评为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的首批博士生导师。他调到成都科技大学后,于1985年获得这一学科博士授予权,后又被评为培养博士的重点学科点。
※清泉以他博深的物理与数学、力学基础,长期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高压物理和物理力学的研究,发展了物理力学,他的研究成果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清泉写成《人造金刚石》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著。1986年,他又先后将在这方面发表的论文整理成《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专著,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他把多年的研究成果汇总写成《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专著,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际上仅有的一本原子解析波函数变分计算的专著。
※清泉对慢电子与原子碰撞散射截面计算这个难题,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等效势模型)和计算方法,在《中国科学》和《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朱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