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纹(1925-):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46年毕业校友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0929
胡宏纹(1925-) | |
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46年毕业校友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胡宏纹,著名有机化学家。1925年3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46年在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即留校任助教,除短期外出进修外,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对分配给他的任务,努力做到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完成。 1949年解放后,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继续在母校任教。1953年胡宏纹晋升为讲师。1957-1959年他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进修,获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1年分配他编写《有机化学》教材的紧急任务,当时条件差、时间紧,困难很大,他全力以赴,在李景晟教授的指导和其它同志的帮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编写教材的任务。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他在1965年、1979年和1990年对原编写的《有机化学》教材又先后三次重新改写,其中1990年版于1996年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从1963年起,他开始协助高济宇教授指导研究生,一年多以后形势变化,实验中断,但由于他和研究生一起努力工作,最后还是完成了一篇论文"芳香族有机汞化合物的合成",但直到1979年在《化学学报》上发表。 1979年以后,他开始指导硕士学位研究生。1983年以后开始指导博士学位研究生。当时形势发展很快,要求又高,他努力工作,克服种种困难,为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 胡宏纹10多年来与他的同事和学生在冠醚化学、有机合成方法等方面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有关冠醚化学的工作,于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们首先用X射线结构分析法证明双冠醚分子中的两冠醚单元可以协同作用,与碱金属离子生成分子内的2∶1(冠醚单元∶金属离子)或分子间的4∶2配合物。 在有机合成方面,他们发展了一种新的Gabriel试剂,N-甲酰基甲酰胺钠[NaN(CHO)2],后者与烃化剂生成的N,N-二甲酰基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水解成胺,避免了肼解,因此可用于α-胺基酮、α-胺基酸酯的合成;他们发展了一种新的双金属氧化剂:二(氨基酸)四吡啶合钴,Py4Co(HCrO4)2,它可以使芳醛肟氧化成亚胺氧自由基(iminoxyradical);另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自由基加成反应:亚胺氧自由基与烯烃、共轭二烯和三烯等的加成反应。 胡宏纹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经常同研究生一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尽可能地采纳。 胡宏纹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根据各个时期对教学的不同要求,他先后四次主编《有机化学》教材,并均已出版,1963年以后他开始指导研究生,已为国家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多位。他在冠醚化学、有机合成方法等方面均有科研成果。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兢兢业业,承前启后,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95年胡宏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家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