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鹗(1925-):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8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048
周鹗(1925-) | |
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8年毕业校友 |
周鹗,东南大学电机学科博士点创始人和带头人,1925年1月生,河南开封市人。194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8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45年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社",参加过抗战后期、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大学历次进步学生运动,解放前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参加国立南京大学建校及院系调整时南京工学院的筹建工作,之后旋即转入电机系任教。1953年集中学习俄语一年,由国家选派苏联留学,1958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习,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返南京工学院继续任教。先后任动力系电机教研组负责人,电力专业委员会主任,1960年至1982年(除"文革"阶段)任动力系科研、外事副主任。1983年任院研究生处处长,经历了研究生工作单独建制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建培养师资队伍,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各学科硕士和博士点建设和发展等过程,直至1986年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成立研究生院。 50年代,主要从事同步电机基础理论研究,大型水轮发电机设计理论、参数、性能及并网后运行稳定性研究,特殊转子结构研究,动态模拟理论及应用研究。1960年前后,主持高精度控制电机如无触点自整角机、空心转子伺服电机等各种微特电机的理论分析和研制工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该领域研究单位之一。70年代后,对不断发展有创新意义的各种驱动电机进行理论、设计、研制、开发工作,取得丰富成果。对磁阻电机基础理论、参数计算、稳态和暂态分析、稳定性、变频特性、测试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新型磁障式、复合实心转子式、永磁-磁阻混合式三种新结构形式。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进行PWM控制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矢量控制永磁电机调速系统及定位系统研究。承担了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参数优选、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大型水轮发电机进相运行、中小型变压器优化设计等重要课题。持续开展了电机CAD研究开发工作。之后,胜利完成变压器性能自动检测装置、单相异步机计算机集成测试系统流水线的研制工作,为生产服务。经与学科师生长期实践,结合科技、专业和生产实际,自80年代明确学科梯队建设和科研方向为:微特电机及其测控系统,大型电机理论及运行,电力驱动系统及控制,电机CAD及计算机应用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和部省级重点攻关项目、横向课题共2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有关论文90余篇。1995年"磁阻式同步电机的理论与应用"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300MW发电机进相及高出率运行"成果获省电力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单相异步电机计算机集成测试系统"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多项。 周鹗从事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近50年。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作为博士生导师已先后培养硕士35名、博士15名、博士后2名,曾赴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进行访问、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主编《微电机》、《电机学》、《小型异步电机基础理论与计算》等教材和专著,参编《电机工程手册》、《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主审和参审著作多部。1989年获国家教委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电机学》获全国高校教材能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4年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周鹗曾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省电机电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智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开关磁阻电机学组组长,国家教委科技委与学位委员会电工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电力类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机学教学组组长等社会学术职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