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念慈(1920-1991):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42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23252
戴念慈(1920-1991) | |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42年毕业校友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戴念慈,建筑设计大师,1920年4月2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38年秋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1942年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留该系任助教,1944年至1948年在重庆、上海兴业建筑师事务所任建筑师,1948年至1949年在上海信诚建筑师事务所任注册开业建筑师,1950年至1952年在北京中直修建办事工程处任设计室主任,1952年至1971年在北京建筑工程部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总建筑师,1971年至1982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任总建筑师,1982年至1986年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1986年至1991年任建设部特邀顾问,1983年至1991年连任两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1988年至1991年任建筑学会建筑设计所总建筑师。1974年至1988年是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也是日本建筑学会及保加利亚建筑家联盟的荣誉会员。 戴念慈从考进中大建筑系直到毕业,学习成绩始终是名列前矛。梁思成先生当时在宜宾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他为了培养建筑系大学生懂得中国传统建筑知识,特地为中大四年级学生开出了一个题为"国民大会堂"设计的习作,要求设计为中国式建筑。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美术展览会"上,戴念慈和另一位同学的这一"国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习作均被选中展出。 抗战胜利后,上海举办了"抗战胜利纪念碑"的设计方案竞赛,在全国征求竞赛的设计方案。戴念慈以他杰出的独特的设计方案,一鸣惊人,获得了这次竞赛设计方案的头奖。 从1944年起,他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实践活动。他作为建筑设计院的总建筑师,除指导全院的设计工作外,还亲自设计过北京的北京饭店西楼、北京中央高级党校、北京中国美术馆、 杭州西湖国宾馆、斯里兰卡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山东曲阜阙里宾舍、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碑、吴作人艺苑等项目。其中曲阜阙里宾舍等还获得建设部1986年颁发的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金瓦当奖及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最优秀建筑设计奖。 他的建筑设计,今天都已成为我国当代建筑文化的杰出创作。他坚持追求的就是表现民族特色,包括对传统形式的消化吸收和更新。这是现代的不割断历史、不抄袭历史的民族特色,也就是所说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文革后,他呕心沥血、精益求精进行了建筑创作,掌握的创作方向是正确的,境界更深了,风格更高了。从内容到形式完美地体现了时代的气息与民族特色的融合,塑造了"中而新"的建筑风格。例如曲阜的阙里宾舍是他设计的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之旁和孔府之前的新建筑。宾舍同"二孔"的环境风貌关系作到了有机结合,彼此协调,而且地位上宾主分明,宾舍使自己居于宾位(采取对设计高度、体型、布局组合及外貌色调的控制)。因此相得益彰,反而加强了对孔庙、孔府的烘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典雅古朴、新颖高洁。在设计实践中,他致力于现代技术与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结合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他曾获得建设部金质奖,并于1989年第一批被授予"设计大师"的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是中国文物学会的常务理事,非常关心文物的保护和研究。他为泰山索道的争议;杭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研究,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控制;山西应县辽代木塔的扭斜纠偏,加强保护;陕西黄帝陵的整建方案等等,都曾亲自深入细致调查,提出方案。 他撰写过20余篇有关建筑理论、文物保护、建筑方针政策等方面文章。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编委会主任及有关条目的撰写人,他曾任《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建筑、规划、土木、水利、园林卷)编纂委员会主任。 戴念慈于1991年11月12日逝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