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耀(1937-):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58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924
袁祖耀(1937-) | |
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58年毕业校友 |
袁祖耀,1937年4月9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958年9月起在大连第二发电厂任技术员、专责技术员。1978年11月调入新组建的大连发电总厂,历任工程师、副科长、主任工程师,科长、副厂长。1985年4月任大连电力经济管理学校校长。1987年6月任大连发电总厂厂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1月退居二线,1998年5月退休后任大连市老龄问题研究会理事,大连市电力蓄能学会理事。 袁祖耀善于钻研科学技术,长期从事技术革新工作,先后实现革新课题达一百多项。60年代负责设计研制成功的螺旋卸煤机,经国家七个部委联合鉴定为全国推广项目,在全国广为应用并出口至东南亚。1964年研究成功"径向方根求积仪",为记录式流量表配套,填补了国内空白,现为定型产品。在电力设备改造方面,《改进氢冷发电机密封瓦》获得辽宁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给水泵主轴12CrMoVA氩弧堆焊修复工艺"获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978年采用氩弧焊方法修复印度"马哈莫德"号轮起重电机主轴,解决了货船因无配件停航难题,受到印度船长和印度轮船公司高度评价。 袁祖耀自1978年以来,能将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先后撰写论文38篇,有16篇在部、省、市级刊物上刊登。其中有8篇论文获省市奖。袁祖耀还著有《全面质量管理在发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等4本书,作为全国电力企业培训教材。 袁祖耀具有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开拓精神,1987年他刚担任大连总厂厂长时,企业正处于低谷。正在筹建中的大连第四发电厂划归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大连第二发电厂划归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仅存在二个燃油电厂,由于受国家"压油"政策的限制,仅有一台25万千瓦运行,使发电总厂年发电量减少到仅为历史最好水平的15%,企业经营效益急骤下降80%,而企业负担沉重, 袁祖耀在大力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提出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思路;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生产管理以安全文明为本的管理思想;以科技兴厂、从严管理的治厂方针。 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仅仅花了二年多时间,使企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1993年总厂成为能源部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1995年达到东北电力无泄漏电厂,多次被部、省、市、东北电管局评为先进企业、文明单位、有特殊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于1993年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 1993年4月为了适应大连经济发展需要新建一座热电厂,他身受重任,担任筹建总指挥,日日夜夜与广大施工人员工作在第一线,做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国内同类型电厂安装工期新记录,受到东北电管局与大连市政府的好评,投产后对热电厂进行股份制改组,使企业效益与规模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国内著名上市公司。 袁祖耀还针对大连发电总厂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发马桥、老厂改造,热电联产、多种经营"企业发展战略。先后成立了五大门类多种经营企业56个,共剥离安置了全民职工1400余人,占全民职工三分之二。总厂从事多种经营人员达2550人,占全厂职工人数75%,提前二年实现了能源部提出的人员减半的要求。1995年多种经营产值达到273亿元,实现税利达2000万元,成为全国电力系统第一家从事多种经营人员超过主业人员,多种经营产值超过主业产值的企业。袁祖耀曾两次获得电力部优秀企业家,辽宁省优秀厂长,三次获大连市劳动模范,三次获得大连市优秀企业家,大连市有特殊贡献技术专家,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4年获辽宁省劳动模范,1995年获全国电力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