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通(1934-):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6年毕业校友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598
张乃通(1934-) | |
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6年毕业校友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乃通,著名电子学家,1934年7月生江苏扬州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56年10月~1958年8月送至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进修。1958年回校后一直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哈工大的无线电工程系、航天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主要创建人之一,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所长、哈工大学报编委会副主任、航天第三、五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职。现为哈工大通信学科带头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通信学报》常务编委。长期致力于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培养出硕士39名、博士23名。他在导弹武器指控数传通信、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系统等领域成绩卓著,主要有: (1)在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创造性地解决我国XX导弹武器指、控数传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超视距目标指示数据链、阵地联网作战、提高机动性、加大阵地覆盖范围等技术难点,从而使我国的XX战术导弹武器指、控数传系统更新换代,达到国外同类系统先进水平。并将这些成果转化形成装备,为国内、外所用,赢得了国内、外较好的声誉。这系列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并取得国防专用通信系统ISO9001论证证书及航天工业产品科研许可证。 (2)在国内首先研制、开发出国产800MHz通用CKT系列数字信令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350MHz警用数字信令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形成系列产品,在功能、性能、管理、便于用户加密等方面均优于国外产品,适合国情,打破了我国集群通信产品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该产品获1995、1997年国家级新产品称号,获公安部入网许可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委、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并获民用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证书哈工大通信研究所被信息产业部选为我国数字集群系统总体设计组组长单位。 (3)提出卫星应用系统(如通信、定位/导航等)的系统设计,不能只从几何覆盖要求设计星座,必须统一考虑星座及应用对象的技术要求,通过8632课题进行了具体设计,并通过建立"铱"系统电波特性测试平台,首次获低轨卫星长延时电波传播特性的数据,论证了该提法的正确性。有他编著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丛书》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家对该书的评语为:"...从选题立意到编写及出版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图书的空白..."。 自1986年以来,张乃通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在这些获奖项目中,他均是课题总设计师,负责课题论证、总体方案制定、指标论证及分配、系统设备总调。 张乃通总结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获省科协、国家学会优秀论文奖7篇,12篇被收入EI检索。主编了《通信学报》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专刊。先后出版了《通信系统》、《短波通信》、《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教材、科著共9本;翻译出版了《数据传输-分析、设计、应用》等书,这批图书出版时基本上为国内首批同类图书。其中《通信系统》、《空间站工程概念》、《航天器通信系统》获航天系统优秀教材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乃通曾先后获哈尔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航天部"七·五"预研先进工作者,省、部优秀教师,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委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曾获得光华基金二等奖、航天部航天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