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吴贻康(1930-):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毕业校友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5712

吴贻康(1930-)
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毕业校友

  吴贻康,1930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并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参加哈尔滨土木建筑研究所(现工程力学所)的创建工作,包括设计和基建,并任该所建筑组组长。1956年该建筑组迁京,划归国家建委,吴贻康参加了中国建筑科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国家建委撤消,并入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先后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城乡建筑研究室任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北京院址规划、北京长安街规划、贵州省区域规划、遵义市城市规划、重庆市区域规划、辽宁省复县县镇规划等工作。
在50年代末,我国需要开辟对西方的科技外事工作,1960年底吴贻康调到国家科委,作为第一批派往我国驻西方国家大使馆的科技外交官,成为他的人生转折起点,此后投身于我国科技外交战线40年。历任国家科委外事局工程师、处长、副局长,国际科技合作司司长、国家科委委员。其间,1961-1966年任驻瑞士大使馆随员、三秘,1971-1975年任驻英国大使馆三秘,1982-1985年任驻美国大使馆科技参赞、公使衔科技参赞,先后当了14年科技外交官。为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他曾走访了世界上五大洲35个国家。对西方的科技合作贯穿了他整个科技外交生涯。60年代、70年代在驻外使馆开展对西方的民间科技交流和技术引进工作。70年代末开始参与中法、中西德、中美等我国第一批与西方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谈判和管理工作,任中美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一任执行秘书,在国内外主要负责对美大地区和华人科技合作工作。在主持国家科委合作司工作时,促进了科技外事向地方倾斜,科技外事扶贫,加强了驻外调研指导工作。
1990年底吴贻康退休后,参与创办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1992-2000年任第一届副会长和第二届会长,主持协会常务工作8年,2000年底改任第三届名誉会长。他积极开展了软科学研究,科技外事干部培训,承办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支持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展览会和出国考察,促进企业孵化器国际化等工作。
吴贻康曾担任联合国科技顾问委员会顾问,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科技专题组中方主席,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约研究员,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评委会副主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友谊奖"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评委,上海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并协助创办科技外事专业。
吴贻康现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企业联席会议顾问,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委员兼科技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国际合作组组长等。
吴贻康阅历丰富,曾编写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原则、方式、渠道和新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外国在中国兴办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研究》,以及个人回忆录《科技外交生涯四十年》等书。他还参与研究和主编了《对外科技合作国别研究》(第1-4版)、《当代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史》、《各国科技要览》、《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中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和对策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2000年国际科技合作的环境与对策》、《中日JICA技术合作调查》、《海外科学基金会选编》、《美国华人学术团体》等书。
他还先后主持过中美、中苏、中日、对东南亚、对韩国、对独联体和东欧、对中亚和西亚、对港澳台等地区科技合作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