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戴先中(1954-):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教授(1988年至今)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来源:浏览次数:18987

戴先中(1954-)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教授(1988年至今)

  戴先中,1954年4月4日生,江苏昆山人。1978年2月进入江苏理工大学电气系学习,1982年2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考取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研究生,1986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后留系工作。
1988年5月调入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1989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8月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博士后研究二年,1993年晋升教授,1994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主任兼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他曾两次赴美国康乃尔大学,一次赴德国埃尔兰根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1年任东南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
戴先中的研究面比较宽广,先后负责完成(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部省级项目8项;并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他已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10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20余篇),并获专利2项;目前,他的研究方向为运动控制、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戴先中早年在电工测量、信号处理与电力控制方面就提出过一系列原创性的原理与方法,在国际上率先给出了完整的带通信号采样定理,提出了准同步采样原理并解决了畸变波形下电力系统参数的准确测量问题,其成果均被广为引用、收入著作和应用于工程;他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函数向量与外积运算,给出了电网任意波形下单、三相无功等量的普遍化定义,并从电磁场角度阐明无功量的物理意义,初步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他与德国教授合作提出的"电网谐波补偿装置的最优控制方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他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完成了规模为亚洲第一的大型土工离心机的电气传动控制,具国际先进水平。
1996年以来,戴先中集中在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研究及其在机器人、电力系统、运动控制中的应用上,提出并发展了多变量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2000年鉴定评价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1)在国际上首先给出用积分器和静态人工神经网络组成的新形式的动态神经网络,可采用结构简单的神经网络得到高的逼近精度,易于工程实现;(2)将动态神经网络与逆系统思想相结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结构和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控制方法,为精确模型未知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解耦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法;(3)将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控制方法应用到工业机器人多自由度解耦位置跟踪控制、电力系统发电机励磁与汽门解耦控制、感应电机转速与转子磁链解耦控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控制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他于199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科研奖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荣誉称号、、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999年获华英文教基金、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东南大学教学特等奖;1996年江苏省教委授予"跨世纪优秀学术带头人",1997年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戴先中是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自动化学科)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