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业绩

朱偰(1907~1968):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1932~1939,1949~1952)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来源:浏览次数:14805

朱偰(1907~1968)
 
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1932~1939,1949~1952)


    著名财经专家朱偰,字伯商,1907年4月15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其父朱希祖(著名史学家)授读。1919年入北京第四中学学德文,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入本科读政治,以史学为辅科,1929年毕业赴德国入柏林大学攻经济,兼修历史、哲学。1932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编审,年方25岁。讲授财政学、世界经济、经济名著选读等课。次年任系主任,增聘武育干、厉德寅、余精一、雍家源、刘南溟任教。对当时我国废银元实行纸币制、反洋货倾销、关税自主问题等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从此名声鹊起,并使中大经济系大负时誉。
    他在课余,从事考古研究,足迹遍及南京周边城市,纵横数百里,寻幽探古,出版了专著《金陵古迹考》和《金陵古迹名胜影集》,系统介绍南京古文化遗存。
    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后,应财政当局之请草拟战时财政计划,提出以租税支持公债,公债保证通货,防止通货膨胀,以筹措战费。1938年12月4日在重庆的中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演说,力主维持法币,稳定汇价,以安定金融,加强抗战力量。财政部长孔祥熙会后即派员邀聘他为财政部简任秘书,1939年10月入财政部任职。在部务会议上他再三申述增加税收稳定货币的建议,但当局对他提出的提高所得税率、举办战时利得税、试办遗产税、奖励反走私等措施均未采纳。三年后,他辞职改任新设的专卖事业司司长,1944年6月后被任为财政部关务署副署长、署长。1949年春,朱偰拒去台湾毅然返回南京,几天后刘伯承和陈毅特设宴招待。朱偰回中大经济学任教授,不久任系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的经济系并入复旦大学。他仍被任命为系主任,但江苏省不放,任命他为省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兼负省国画院筹建任务。1956年8月,他突接紧急报告:南京有关部门以建设需要为由正在拆掉城墙!他火速赶去保护这一国宝!令他痛心的是:石头城南北一段还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正在被敲碎用于铺路。朱偰向市领导紧急建议:要求停止这种的毁城行为!同时为报纸和电台写文章和广播讲话,四处奔走,发动社会各界制止这场灾难,终于保住了可藏兵三千的中华门城堡,但门东、门西,规模和中华门相同的通济门,还有太平门、金川门、草场门、水西门都已毁于一旦。67里明古城墙只落下断断续续40多里了。
    在反“右派”时,朱偰的护城善举却成了“攻击市委、猖狂向党进攻”,而被定为“右派”,撤消一切职务,下放江苏人民出版社当编辑。1961年摘 “右派”帽后到南京图书馆任江苏图书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文革”一开始又陷灭顶之灾。1966年八九月间遭多次抄家,家具被抢光,磁器全被砸光,存书焚被烧光;在“清理阶级队伍”中,竟被疑为“国民党特务”,而惨遭毒打;朱偰终于1968年7月15日含冤自杀。至1978年11月,朱偰得到平反昭雪。在江苏作协主席艾煊在“帽子和城墙”一文中说:“朱偰的那一顶难受的紧箍帽子,为南京人换回了一座中华门。因此有人建议,南京人是否可
用社会集资,在中华门城堡上为朱偰立一塑像.”  
   1926年8月,朱偰写了一论、再论《五言诗起源问题》刊于《东方杂志》,1930年写成50万言的《日本侵略满之研究》一书是国内研究东北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其译作有《漪溟湖》、《燕语》等;小说有《泡影》、《怅望》、《流到人间去的红叶》等。他的文学作品(诗歌以外)有41篇(册),游记71篇,经济论文62篇,金融货币论文49篇,分别发表于《东方杂志》、《留德学志》、《国闻周报》、《国民公报》、《中央日报》、《财政评论》、《经济周报》、《外交评论》、《财政学报》、《申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则多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和《理论学习》上。(赵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