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南京贝尔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校友访谈录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8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2781

              

 
12月17日,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校友采访组成员准时到达南京贝奇尔机械有限公司,对该院校友何建进行了关于大学生活、大学生就业、考研以及如何在当今形势下提升自我的专访。我们赶到那里时,他已经在办公室等我们了,在我们相互自我介绍之后,开始了下面的访谈内容。
 
学生:在采访您之前,我们也简单的对您的信息进行了了解。您从毕业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是我们的老学长了,二十多年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了,您是否会经常想起大学同学或者回忆您的大学美好的生活?能跟我们谈谈在校期间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人或几件事吗?它们为什么让你记忆犹新?
何建:大学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由于当时信息渠道非常窄,所以同学关系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当时学生成熟都比较晚,大学则是我们人生观刚刚开始的阶段,所以这四年就变成了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很多东西到现在印象都还很深。在我们那年代,有些同学很“另类”,比如有一个同学,别人毕业都希望分配到好地方,他却自愿到边远地区,挺让我们敬佩的。总之,四年来,我们同学都培养了很深的感情,毕业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其实到现在也是一样,虽然友情的形式变了,但真情却没变。就是一个同学情,是我现在回忆起大学时代,感触最深的。
学生:您如何看待大学这样一个阶段在人生中所起到的作用?
何建:就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我们有很多同学,大学时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比如说,大学时,曾经打算出国的终于还是出国了,想要从政的终于还是从政了,想要经商的终于还是经商了。不务正业的终于还是不务正业。虽然有的人为实现目标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但最后都成功了。你现在看一个同学,虽然二十几年过去了,但他还是当时那个样子。
学生:您在大学中表现是非常优秀的,我们了解到您当时担任过学生会的主席,那么您对于如何处理工作和平时学习的关系应该是深有体会。您对于在大学中积极参与工作与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这两种突出的表现是怎样看待的呢?
何建:我大学毕业时成绩是我们班第二名,我是从当班长开始,最后到系学生会主席,不过我觉得仅仅在学生会工作是不够的,要想树立威信,成绩还得好。工作要想做好必须得花好多时间与精力,比如当时我们想做系服,可是很多学生不愿花钱来买一套系服,当时一套系服大概20元,算是很贵的了。要想说服全系来掏钱买系服,还要说服老师,还要考虑它的式样,因为当时学校不允许穿西装。虽然困难重重,最后还是做成了。这可能是我们机械系历史上第一套系服。但这确实花了很长时间。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当我学习效率低的时候,我做学生工作。到现在我仍然是这样,把最好的时间用来做我最喜欢的事情,其余的时间用来做哪些不太感兴趣但又必须做的事情。
学生: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挤考研的独木桥,作为一位过来人,您能谈谈您对是否考研或者找工作理性的认识吗?
何建:我认为本科学的东西太少,如果只以本科这个学位去和别人竞争,你上升的空间会比较小。我个人主张,你至少得读到研究生。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你觉得大学里学到的哪些东西对你帮助最大?
何建:最重要的就是人生观,决定你以后怎样待人处世。其次就是学习方法,我毕业以后只有一小段时间做技术工作,然后我就脱离技术了。比如说我现在比较精通财务管理,我当时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我知道怎么学,去哪找这些资料,这就是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两点。先做人,再培养能力。都很重要。
记者:那这些能力在学生工作中也可以培养是吗?
何建:是的,毫无疑问。做任何工作,不要把它当负担,认真做好,就能得到锻炼。
记者: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生离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您能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给我们介绍一下企业比较欢迎什么样的大学生呢?
何建:从应届毕业生来说,其实问题还是很多的。第一,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太少,技术和工具不够。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学生心态比较浮躁,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喜欢到大公司工作。但是大单位有大单位的好处,小单位也有小单位的好处。大单位比较稳定,容易,但是锻炼成都很差。小单位不稳定,压力大,但锻炼机会多,成长机会大。更能培养能力。我的理念是“树挪死,人挪活”,人要不断的摸爬滚打,才能成长起来。任何成功都有一个相当长的培育期,不要总想一夜暴富,一步到位。要保持好的心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往上走。
记者:为了获得这些企业要求的能力,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自己,以便于走出校门时可以迅速地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呢?
何建:首先要有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目标真的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可以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你挺过来。目标也可以有不断的调整的,但是你必须得有目标。然后就是有竞争意识,你不能甘于你已有的东西,你要不断的去争取。比如你想进某个单位,可以在大学时就研究它,看他出了什么新产品,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只要你研究出一个创新点,就会引起人事主管的注意,他会认为,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记者:何总经理,您是学技术出身,在现在是在做管理。现在毕业生出去工作,大体上只有有,技术,管理,销售这三种途径,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三种就业方式?关于这方面您对于我们这些学弟学妹有何建议呢?
何建:这些我都做过。我认为从东大出来的学生,做技术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什么都不行,但技术你必须得会做。销售是比较锻炼人,也是机会比较多的行业,他与人打交道比较多对于管理来说,就是所有人都为你工作,你的思想就代表他们的思想,这就需要你去统一他们的思想。这三项工作都需要与人沟通,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这是工作中很需要的一项能力。
记者:那你认为我们做这三种岗位,有没有先后顺序?
何建:我觉得你应先做技术工作,如果你现在是做技术的,以后你做销售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反过来不行。技术和销售需要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现在做销售,让你回到技术岗位是很难的。而管理岗位是最高级的了,但是要想做管理,你又必须得懂技术,很难想象,一个公司会招聘一个不懂技术,不懂产品,不懂销售,什么也不懂的人来做管理者。所以你可以先做技术,以后再尝试其他更高层次的。
记者:能跟我们谈一下您的奋斗史吗?
何建:我们大多数其实是完全靠自己打拼的。我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辅导员,然后读的研究生。然后出来奋斗,自己也经过了很多的失败,成功,成功,失败。我自己开过工厂,做过贸易,在大企业做过工作,当过老师,到深圳工作过,在私营企业当过老总,我属于那种典型的自我奋斗的例子。但在这过程中,我没有浪费时间,我每去一个单位,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学到很多,比如和公司老总关系没处好,我离开这个单位后就会总结领导有问题,自己也有问题。然后到下一个单位后,就注意不要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人就是不断总结,不断长大。
记者:最后,希望您结合自己这么多年奋斗的经历和对工作的认识,给我们提点建议,帮助我们应对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何建:除了前面讲的,我觉得,人要成功,还要有聪明和勤奋。要能吃苦,不要眼高手低。聪明不勤奋等于不聪明,勤奋不聪明等于不勤奋。你要动头脑,还要靠勤奋来付诸实践。即使是我现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是很经常的。多处理事情,多搜集信息,做出判断,最终才能成功。
记者:再次感谢您抽出这么长的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想这次采访也将会给很多同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如果贵公司对于学生活动比较热心,我们以后也可以合作。最后我也代表学院学生会感谢您。希望我们日后与您以及贵公司之间还有机会继续相互了解。

 

后记:五十分钟的采访时间,虽然不是很正式,也不是很专业,但是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在表达了我们的感谢之后我们与何总握手告别,离开了南京贝尔奇机械有限公司。在回来的路上脑中一直也在回忆刚才的采访,也迫使我们再次对自己的学习以及工作重新审视,反思是必要的,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改正,很长很长的路需要去走,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单单从这方面我也算收获很多。对于尚且年轻的我们应该多去经历一些,否则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固步自封。在这里给所有成员以及自己一些鼓励,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踏实的做下去我们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