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让人类的“触角”伸至可想见的宇宙边缘——丁肇中教授作“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研究进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1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714

 

    2011年9月17日下午,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及夫人Susan Ting博士一行莅临我校,并应邀在“2011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的系列活动中作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易红校长主持。
    该报告是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项目中的AMS-02探测器在今年初夏搭载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在国际空间站上顺利运行,并取得一系列科学数据后所作的第一场学术报告。报告中,他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形象生动介绍了AMS项目的主要设想、实验的仪器组成、意义和目的。演讲中,丁肇中教授多次对我校承担的AMS项目任务给予高度评价。
   丁肇中教授介绍说,该项目主要是制造一台磁谱仪,捕捉外太空的反物质和暗物质,以佐证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理论。寻找反物质是为了证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理论。因为根据这一理论,大爆炸之后,应该会产生相同数量的物质与反物质,如果找不到反物质,也就意味着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从5月19日开始,安装在国际太空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正常工作。仅仅工作三天后,这台磁谱仪就发现了所有人类已经掌握的物质元素。三个多月以来,AMS-02探测器已经收集到近50亿个宇宙线数据,多于过去100年全球科学家收集到的宇宙线总数。如果探测器运行正常,20年后,数据将累计至3000亿个。这就意味着探测器的“触角”将延伸至可想见的宇宙边缘。
    AMS-02实验是世界首个也是迄今唯一被批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大型科学实验。它吸引了包括NASA、MIT、CERN等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科学家积极参与。
    作为第一个参与AMS实验的中国大陆高等院校,我校和丁肇中教授的合作正式开始于2002年。在AMS-02项目中,我校科研人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意大利科学家合作,承担科研子项目。这些项目涉及AMS-02的功能调试、信号识别、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传输等多项功能。经过严格测试,项目所有的硬件和软件均符合航空航天技术要求,从而为确保AMS-02的升空和顺利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会前,易红校长、胡敏强常务副校长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亲切会见了丁肇中教授及夫人。(嵇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