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文苑

东大走出的中国第一位男幼儿教师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3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4469

 

 张宗麟(右)导师陈鹤琴(左)、鼓幼园长屠哲海合影

  80多年前,大学生还是凤毛麟角,然而,这个本该飞黄腾达的小伙子,毕业后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去了被时人所轻视的幼稚园,成为我国幼教史上第一位当幼儿老师的男大学生。

 “各种儿童教育之发达,以幼稚教育为最迟;各种教育之收效,以幼稚教育为最难。髫龄稚子,能力薄弱,充其量而为之,不足当成人一睐。于是社会上对于各种教育之轻视,亦以幼稚教育为最甚。然而静心默思,幼稚教育之重要实为惊人。”
    ——张宗麟

 

    [艰难选择]    气得大哥拔枪相对︐他仍坚持要当孩子王

    1922年,23岁的浙江小伙子张宗麟,考入了当时的南京高等师范教育专修科(后来演变为东南大学教育科)。3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他和当时所有的毕业生一样,面临重要抉择——将来从事什么职业。
    张宗麟所处的年代,大学本身就建立不久,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加上张宗麟在学校期间品学兼优,不少知名教授都邀请他去当自己的助手,可张宗麟一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早已做出决定,要和导师陈鹤琴一起办幼稚园,成为一名幼儿教师。
    在那个年代,幼儿园可不像现在那么吃香。一直到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的学前教育才得以摆脱过去基本由家庭进行的传统模式,逐步向由社会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然而,此时我国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对于幼儿教育只停留在看护水平,保证其生命安全即可,妇女和老人就足以胜任。
    因此,张宗麟的这个选择让很多人震惊不已,家中更是一片哗然。即便是今天,在很多人眼中,一个大男人去做幼稚园教师,就和男人绣花一样,是怪异和没出息的代名词。何况那还是个本可以飞黄腾达的男大学生!时任汉阳兵工厂厂长的大哥张宗敬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狠狠地骂他“真没出息”,甚至拔出手枪要打死他!
    张宗麟没有丝毫畏惧,他对大哥说:“盖房子基础要打扎实,教人要在幼小时下工夫。人各有志,我要改变中国的愚昧落后,我就要教人于孩童。”
    其实,关于幼儿老师的性别问题,在民国初期曾有明确规定——《国民教育令》等法则中就要求,学前教育师资“须女子有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之资格,或经检定合格者充之”;在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新学制时的要求是由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幼稚师范科来培养老师,实际上其招生对象也仅限于女生。对此,张宗麟提出,“幼稚园教师非女子之专业,必须有男子加入”。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很富创见的主张。特别是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幼儿教育更加迫切需要男性参与,以利于培养儿童的斗志和阳刚之气。

 

    [乐在其中]    白天与儿童们一起游戏︑上课︐晚上整理研究资料到深夜

    1925年夏,张宗麟走出校园,成为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的鼓楼幼稚园的一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陈鹤琴全集》第六卷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年的南京城,市区较小,鼓楼的西面有许多低矮的小山坡,邻近的农村和山坡成了鼓楼幼稚园儿童欢乐的课堂,也成为陈鹤琴、张宗麟等人开展新课程研究的‘实验室’。将幼稚园课程逐渐从日本和欧美国家幼稚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造符合中国儿童特点和国情的教育和课程,是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们每周至少组织儿童们3次到野外活动,在大自然中上课。白天,陈鹤琴、张宗麟等鼓楼幼稚园的初创者与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进行实验;清晨和傍晚用来整理试验成绩和搜集资料,有时工作持续到半夜。”
    作为最初的幼儿教育的探索者,他们不分昼夜地自编儿歌、故事、歌谣等,用来进行教学,还编印多册《幼稚园课本》进行实验。
    疲惫的他们却是乐在其中,张宗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深情回忆道:“每晚工作完了,我们也常有短短的散步,在星月皎洁、树影扶疏的草地上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但是一个内心充满工作快慰的人,对此反而生出无穷的快慰。”
    1927年,张宗麟和陈鹤琴共同发表了著名文章《我们的主张》,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的15条主张。这些主张充分反映了他们在探索中国化幼稚教育道路上所取得的成果。根据这些实验成果,随后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还编写了《幼稚教育论文集》。
    他们的开拓性努力,使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化幼儿教育的发祥地。

 

    [教育主张]    呼吁“打倒师威,建设师爱”率先提出“解放儿童”

    1931年,张宗麟专门写了《打倒师威》一文,文章一开始就描绘了一个可怕的教师形象:“手拿教鞭,坐着虎皮,装起一副判官式的冷脸孔,搭起又酸又臭的空架子,吓得天真活泼的孩子都像小鬼罪犯”。他大声疾呼:“打倒师威,建设师爱!”
    张宗麟认为,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应该是教育学上的新趋势。在那个时代,“教师对于学生素来是师严道尊的,学生在学的时候,绝对服从师命;教师所注重的是装货箱,不必问学生要不要”,但张宗麟质疑说:“教师哪里是至尊呢?不过是学生的朋友罢了。”他认为,除了极少数的习惯训练,“其他诸事,教师都是从旁指导,从来没有直接的命令”。
    他在批判封建师道尊严、强调学生本位的同时,主张师生关系应当民主、平等、合作。他提出,“教师也是游戏分子之一,要站在儿童队伍里共同玩”。“无论何物,能经过师生合作而成者,愈有意味”。
    此外,张宗麟还率先提出“解放儿童”的观点。他认为首先应解放儿童的嘴巴,强调“儿童的问题,应由儿童自己去解决”,要鼓励儿童发问,教师则要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不到不得已,不把答案告诉学生。
    张宗麟曾在沪宁、沪杭铁路沿线各大城市做了有关幼儿教育的调查,并以研究员和指导员的身份,在陈鹤琴的指导下做了许多幼教试验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教育界》《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和《教育杂志》等刊物上。1926年冬,他又根据已有调查资料和在鼓楼幼稚园研究工作的成果撰写《幼稚教育概论》一书。该书1928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受到教育界的好评。
    张宗麟一生写下的幼教论著达60万余字,这些论著后来由其女儿张沪整理成《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1976年,张宗麟在上海逝世。他的精神和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转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