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文苑

【诗画六朝松】之一--天涯常忆六朝松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087

 

【诗画六朝松】之一
天涯常忆六朝松

尹文

  在民国年间,国立中央大学校徽标志是六朝松。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松树是长寿、坚贞、永葆青春的象征。清代扬州八怪画家李鱓一生反复画《五松图》,以长诗咏唱松树的精神,以为古松劲节如朝廷的文武之臣工,立于庙堂之上与大学之前,象征着士大夫文化人是国家的栋梁。

  松树的精神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所以历届毕业校友对六朝松怀有深厚的感情,无论他们的人生足迹走到哪里,心中都不会忘记校园里的六朝松。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31年毕业校友张安治先生在抗战期间,于重庆磐溪做《春日怀老友》,诗曰“梅庵松柏几枝奇,曾写英姿一展眉。漓水波翻同敌忾,磐溪冬尽话归期。风风雨雨青山在,别别逢逢归梦疑。今日新都花事好,牡丹初放鬓丝丝。”

  当时在西南桂林、重庆磐溪的中央大学师生,怀念着沦陷区校园里的梅庵与六朝松。他们以松柏梅花岁寒之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激励自己,坚持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安治先生奔赴浠水抗战前线作战地写生,编印《抗敌画报》,举办《救济难胞画展》《募款劳军画展》、绘画研究班、师资培训班,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这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1981年,张安治先生到天津访画,在旅馆与同班同学著名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居一室,彻夜长谈回忆母校,校友深情溢于言表,并赋诗曰:“五十年来桑海移,梅庵松老六朝枝。连床又话巴山雨,千步曾歌大海诗。爱砚岂知存得失,迷途原不辨东西。重阳若有登高兴,白发霜枫醉一卮。”

  1982年12月,张安治教授赴美国纽约大学讲学,1983年4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帕森斯美术设计学院、伯莱克大学、斯坦福大学、洛杉矶南加州大学作中国绘画史专题讲座。5月3日应纽约大学市立学院亚洲文化系邀请,讲授中国文人画,其间拜访了王少陵、袁家骝、吴健雄等中大校友,与李政道、王季迁、徐振玉等相聚,久别重逢,新朋老友诗词唱和,做诗多首,其七绝《赠袁家骝、吴健雄伉俪》,表达了远在海外的中央大学校友对六朝松的怀念。其诗曰:“台城芳草萌芽早,环宇风云激荡中。真理永为人类宝,天涯应忆六朝松。”

  1984年11月,《张安治书画展》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开幕,中大校友李剑晨、刘汝醴、杨剑侯、曹汶与谢海燕、陈大羽、尉天池等先生相聚在南京。张安治教授将当年盛夏挥汗创作的巨幅中国画《南京六朝松》赠江苏省美术馆永久收藏,表达了对梅庵、六朝松的深切怀念。其诗曰:“琴声月影两朦胧,春晚梅庵一梦中。劲骨新枝应更茂,天涯常忆六朝松。”

  在中国的诗词、绘画艺术里,古松与苍龙几乎浑为一体的。松是百木之长,有十八公之誉。龙是百麟之长,古松枝干遒劲,犹如苍龙。所以中国画家以画松树表达自己的精神。1986年,张安治先生已经75岁高龄,作7米巨幅中国画通屏《九松图》,将迎客松、六朝松、蛟龙松、蒲团松、泰山松等天下名松绘于一幅,并题诗曰:“今作九松图,早有九龙壁。老松苍龙本一家,神话自然皆铁骨。昔年张璪得心源,泼墨淋漓障犹湿。我游黄山岱岳惊神奇,龙飞似舞留佳客。严冬积)铸虬枝,朝霞夜露染颜色。高崖磐石自相亲,云海波涛勤抚拂。秃笔何能写九龙,愿听天风常瑟瑟。”读此题诗不禁大惊,诗中张安治先生早已点破母校六朝松与新校区九龙湖同出一体的渊源。

  愿东南大学的学子在九龙湖畔勿忘六朝松的松柏之精神,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校友辞典】

    张安治(1911年1月21日———1990年11月18日)男,字汝进,曾署笔名紫天、安紫、张帆等。江苏省扬州市人。193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助教,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赴英国讲学举办画展,传播中国美术。1950年回国,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教研室主任、美术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美术史系教授。1982年至1983年赴美国讲学。平生举办多次美术作品展览,出版有《漓江吟》诗集、《张安治画集》多种、《中国画发展史纲要》中、英、法文本、《墨海精神———中国画纵横谈》、《张安治美术文集》、《张安治艺术文献集》等画册、著作。

  (转自《东南大学校报》总第12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