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文苑

【诗画六朝松】之五--赤松黄石两相亲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902

 【诗画六朝松】之五

赤松黄石两相亲

尹文

 

  中国文人绘画具有诗画合一的倾向,欣赏中国文人画须读其题跋,方能得解其画意。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乙班毕业生姜丹书先生擅长画写意山水、花鸟,喜画红叶、红柿。这幅《红叶丹枫图》题曰:“红叶丹枫长伴老,赤松黄石两相亲。己卯新春作于涌上屋笼人鸟居。墨君老兄前年六旬大寿,适值玄黄演变,未克称觞,空弃杭州衡宇,流离悲惨,今年乃得同避环岛,写此补祝,亦以示真心共存共荣之意,即乞双正,赤石道人姜丹书。”在此画的题跋中,记叙了赤石道人姜丹书先生早年经历的沧桑之变。

  姜丹书先生出生于江南书香世家,祖父是贡生,父亲是太学生。念完私塾以后,于1907年考入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1911年以最优秀成绩毕业,参加清廷学部复试,授师范科举人学位,分发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接替日本教习,当时在校学生有潘天寿、丰子恺、郑午昌等人。先生此画作于公元1915年己卯,即民国四年,玄为黑色,黄是帝王之色,题跋中的“玄黄之变”

    应该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1912年建立共和之变局。赤石道人是先生之号,道家炼丹,丹是水银红汞呈赤色。作为清廷的末代举人,姜丹书值此演变,避居舟山群岛海鸟群集之地,每日观海鸥满天。在这时局动荡的日子里,号“敬庐”的先生就有了“屋笼人”“鸟居”名号以抒发烦乱的心绪,幻想道家的世外桃源,“赤石道人”以赭色画松枝,简直就是赤松子的化身。

  文人的名与号其意相通,姜丹书号“赤石道人”文意相通顺理成章,书斋号“丹枫红叶楼”,而这幅作品画的也是朱砂丹枫红叶,表达了姜丹书先生以教育报国一片丹心。在两江师范时期,姜丹书先生“受中外名师熏陶,展开各种新学术之研究,始知世界之大,科学之新,教育事业之可贵,乃立志以从事教育为终身事业。”他以教育救国的理念,终身坚持艺术教育,执教海内大、中、小学五十一载,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矢志不渝。以姜丹书为代表的图画手工科毕业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起到了承载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薪火传人的作用。

  归纳姜丹书先生艺术教育实践,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其一、重视教材编写。其时中国现代教育刚刚起步,教材奇缺。姜丹书先生深知教材之重要,在编写艺术教材方面不遗余力,其贡献尤为突出。他一生编写艺术教材多种,填补了当时中国艺术教育的教材空白。1912年教育部颁发《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规定师范学校开设美术史课程,姜丹书先生编《美术史》教材,上编为中国美术史建筑、雕刻、书画、工艺美术四章。下编外国美术史为埃及、东方列国、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中欧、西欧九章,其中没有日本、美国、俄国,认为美国美术是欧洲的旁系,日本美术为中国美术的旁系,俄国美术步欧洲之后尘,所以不单独立章。《美术史》教材经教育部审定于191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次年又编写《美术史参考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近现代中国出版最早的美术史教材与参考书。
    其二、重视实习劳作课程。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运用绘画艺术与制图、工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实业教育和创办实习工场的教育理念,姜丹书在教育实践中竭尽全力提倡艺术教育、工艺教育与劳作教育的结合,培养创造型、动手型人才,以动手实践的教育方法一改中国传统重视考试与书面文字应试教育方法,并且于1921年冬出任中华教育工艺厂,制造玩具与教具,创制地理模型,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劳作教材方面,1932年编《小学教师应用工艺》,与王隐秋合编《初中劳作》和《劳作学习法》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1939年编《劳作》一书,担任中国美学会刊物《美育》的手工课程编辑主任,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手工劳作课程标准。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劳动者,创造者,是培养造就创造新生活的新民教育,而不是培养旧士大夫有闲文人的教育。
  其三、重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姜丹书先生重视现代艺术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技法,有感于“我国学者努力研究西洋画的明显历史,已有二三十年,但是中国人自己著作的透视学书籍,可是至今还是没有”的缺憾,于1937年编撰教材《透视学》。他认为:“艺术解剖学在今天的我国已十二分需要了。”于是编写《艺用解剖学》,后成为《艺用解剖三十八讲》。教师的生涯是辛劳的,从1924年起,姜丹书在上海美专教工艺实习和理论,又在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任教,每星期三天在上海美专,三天在杭州艺术院,往返执教,人称“航船教师”。对此先生有诗戏曰:“古无往教只来学,今我撞撞作教航。七日巡回千里路,一年挚破五提筐。春怡桃柳迷烟景,秋望柏枫耀艳阳。夏雨冬风老扑面,同行赖有一潘郎。”航船教师以苦为乐,在中国艺术教育的风雨航程中辛勤耕耘,在沪杭之间传播艺术教育的种子。

    晚年的姜丹书先生,对两江师范学堂第一届图画手工科毕业生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中的作用,作了形象的比喻:“譬如烧窑,我们就是第一窑陶器,虽然外表粗糙,形象简陋,但毕竟从无到有,以后,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制成了精美雅致的瓷器和被世人视为珍宝的景泰蓝。”先生的厚望,是期盼现代中国艺术教育培养出精美雅致的瓷器与珍宝景泰蓝。

    今天我们伫立在六朝松下,不能忘记赤石道人姜丹书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他以彤彤报国之心书写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篇章,对全国小学、中学、师范艺术教育图画手工课程体系的普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姜丹书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的见证人与积极参与者,在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毕业生中,姜丹书先生是留下教材最多的艺术教育家之一,也是今天东南大学艺术教育应该关注的研究对象。开设图画手工科的意义并不是一般的纯艺术教育,更包涵了艺术设计教育,劳动教育,实业制造业教育,开启民智教育、制图教育、模型教育、动手能力培养等丰富的内涵,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教育,两江师范学堂开设了三个专修科,即文史专修科、理数化专修科、图画手工专修科,三科鼎足而立。面对应试教育的现状,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意义需要再认识。
 
【校友辞典】

    姜丹书(1885年—1962年),江苏溧阳西乡南渡镇人,字敬庐,号赤石道人,别署金濑子,1907年考入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乙班,绘画作品获南洋劝业会奖,1911年毕业,参加复试获清学部师范举人学位,同年分发浙江省师范学堂任教。1918年由浙江省教育厅派遣至日本、朝鲜考察教育。1924年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25年上海中华书局聘其为艺术科编辑室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主任,1928年兼任杭州西湖艺术院教授,1931年出版《敬庐画集》,著作有《美术史》《小学教师应用工艺》、与王隐秋合编《初中劳作》和《劳作学习法》。抗战爆发后姜丹书全家避乱浙江建德,以卖画为生。后任教于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江苏省立女子师范、上海私立纺织专科学校、澄衷中学、青年中学等学校。新中国建立以后,姜丹书先生以七十四岁高龄于南京艺术学院退休,回杭州居住。其美术技法书有《透视学》《艺用解剖学》《艺用解剖三十八讲》等,艺术教育理论有《艺术论文集》《姜丹书艺术教育论著》,还有《晚近美术家小传》。1961年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艺术教育师资,著名美术教育家。

  (转自《东南大学校报》总第12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