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文苑

【诗画六朝松】之十五:苍松白云映彩虹——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山水画教授黄君璧先生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872

 

【诗画六朝松】之十五

苍松白云映彩虹

——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山水画教授黄君璧先生

     2011年,江苏省政府举办“江苏、台湾文化交流活动周”,台湾画家黄湘詅(安霞)女士专程访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并且向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阅览室赠送其父黄君璧先生大型中国山水画画册。在四牌楼榴园宾馆午餐时,黄湘詅女士赠送我一册澳门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学长编著的《黄君璧——白云横贯两岸》作为纪念。

    黄君璧教授是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与徐悲鸿为挚友,1948年黄君璧先生离开大陆去台湾,与著名画家傅心畬、张大千并列为中国绘画的“渡海三家”,在艺术界有“一代宗师”之誉。黄湘詅女士的来访是为寻根,也是为其父黄君璧大师了却渡海以后不能够归来看望母校的心愿,为宣传黄君璧先生的绘画艺术而再续前缘,因为东南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曾经是黄君璧先生执教多年,施展绘画艺术才华的母校。

    黄君璧与张大千订交50余年,早在1930年张大千对黄君璧研究中国绘画传统的艺术道路就有“众里我能独识君”的评判。黄君璧教授擅长画山水画,尤其擅长画松,1937年,艺术学系主任徐悲鸿先生赏识其山水绘画,聘请黄君璧先生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国画教授,四牌楼校区南高院的艺术系教室,六朝松下的琴房,是艺术学系的师生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也是当年黄君璧先生的途经之地。黄君璧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不到一年,抗日战争爆发,国立中央大学奉命西迁,黄君璧先生随校入蜀。在重庆的抗战八年期间,后方人民的生活异常艰苦。1938年6月,徐悲鸿来黄君璧寓所看望好友,谈笑之中为黄君璧先生画像,题曰:“天下何人不识君,黄君到处留清名。入川能使耗子化,亲爱精诚往来频。倘以君璧比群山,应以黄山境界宽。巉巉峰峦君之笔,溶溶云起性情闲。剧感强权公理争,自然烽火会消沈。看他倭寇全军没,便下夔门向白门。以浪漫主义之画,为打油格调之诗,不免令天下才子绝倒。以赠君璧翁,聊证吾人在渝之啼笑而已”。表达了对黄君璧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与深厚友情。其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艰苦,黄君璧家有老鼠出没,徐悲鸿先生将往年所画的狮子猫图赠黄君璧,以期望猫图避鼠,留下了徐、黄二人友谊的佳话。1939年,国立中央大学聘黄君璧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系山水画课教授。

    中央大学迁校至重庆沙坪坝,校本部在松林坡一个圆形的小山丘上。尽管战争之中流离失所,艺术学系教授阵容依然强大,为全国艺术学科教师阵容最强的系科。当时吕斯百任系主任,西洋画教授有徐悲鸿、秦宣夫、吴作人、黄显之,全部是留学法国和比利时的归国留学生。中国画教授有徐悲鸿、张书旂、黄君璧、谢稚柳等,则以中国本土画家为主。图案教授陈之佛,理论与美术史教授傅抱石,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画家。艺术系住柏溪分校,距离沙坪坝有二十多华里,水路搭船经磁器口至中渡上岸,陆路有嘉陵江左岸到磐溪,渡江到中渡口上岸,黄君璧在柏溪分校期间创作完成了《嘉陵江八景》,以乔大壮先生篆刻“黄君璧入蜀后作”印鉴为证。1942年,黄君璧的母亲李德贤去世。为了纪念慈恩,黄君璧先生改寓斋名曰“白云堂”,以志“白云思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在教学与创作中,在绘画研究方面愈发努力,与秦宣夫、吴作人同获国立中央大学年度学术奖励美术类二等奖。

    黄君璧先生绘画艺术的奇特之处,是来于岭南而坚持毕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不受西洋绘画与岭南画派艺术的影响,这在广东画家中是比较罕见的。黄君璧先生在中央大学任教中国山水画,没有东洋、西洋留学的背景,唯有以过人的勤奋攀登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高峰,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且多次举办画展。1947年10月25日,著名美术史家俞剑华先生发表《从黄君璧、傅抱石二教授画展论现代画风之转变》一文。11月13日,上海《大公报》发表俞剑华《中国绘画复兴之路———评价黄君璧教授画展》评论说:“吾友黄君璧幼枕绘事,长益精进,虽籍隶广东,而毫无岭南派习气,其人豪爽俊迈,有河朔气象。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溪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之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近几年来已取董巨之秀润,李范之峻峭,荆关之雄伟阔大于一炉而冶之,其得于古人者如此其博且高,久且深。”

    1949年黄君璧离开大陆,到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将中国画艺术带到了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台湾长期被日本占据,绘画艺术受到日本绘画风格的渗透,对此台湾师范大学四年级学生刘国松发表《日本画不是国画》等文章,黄君璧先生到台湾以后提出台湾绘画“自行归宗”的儒家宽容精神。1950年任台湾“全省美展”评委。从1951年起,黄君璧先生任宋美龄女士的中国画教师,每周授课一次,与蒋介石夫妇同游台湾大溪、角板山、阿里山等地写生合影,与白云堂弟子外出写生。1953年任文物点查委员会委员,清点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两院文物。1955年获“教育部”第一届中华文艺奖之美术部门首奖。赴日本考察教育时与张大千、傅心畬聚首东京。1957年受“教育部”委派赴欧美考察美术教育。在加拿大举办画展,赴南加州大学图书馆、旧金山、沙加缅度、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画展与示范画。1958年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希腊、土耳其、菲律宾、泰国考察举办画展。获巴西国家美术学院名誉院士称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纽奥尔良市荣誉市民证,1965年获台湾“教育部”颁发的“多士师表”匾额。

    1962年夏,黄君璧作《云山浩荡》《柏溪小隐》,题款曰:“柏溪小隐。民二十七年入蜀,寄寓柏溪,今忆而画此,时五十一年夏于台湾白云堂,黄君璧”。流露出对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的怀念之情。先生在八十七岁时作《夕阳垂钓图》,题款诗曰:

水光颜色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远。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夕阳晚景中的江上渔翁,流露出画家对祖国大陆故乡河山的深深怀念。黄君璧先生擅长画松树云海瀑布,其笔下挺拔的劲松,象征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是画家终生难忘的六朝松的英姿。

【校友辞典】

黄君璧(1898年9月28日—1991年10月29日),广东南海(今佛山市)人,1919年广东公学毕业,1922年入楚廷美术院学习西画,历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师、教务主任。1937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1940年任“中国美术会”理事。1941年春,兼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及国画组主任,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展览会国画组审查委员。1948年赴台湾,1949年起任中国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点查委员,1960年获巴西国家美术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68年获美国圣若望大学金质奖章,韩国弘益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5年11月,由黄君璧小女儿黄安霞(湘詅)女士发行,何浩天主编的《黄君璧纪念集》出版。1997年10月,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黄君璧百岁纪念展”并且出版作品图录。2007年6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白云飞瀑———纪念黄君璧诞辰110周年艺术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君璧》。8月8日,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白云怀古国———黄君璧画展”。8月9日,“黄君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2012年,黄君璧先生部分绘画作品捐赠给南京艺术学院长期收藏,用于教学示范,并且在南京艺术学院建立“黄君璧奖学金”。

 (转自《东南大学报》总第12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