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图文]团聚在常州—农机58级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回顾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6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565

 

 

 

    2013年是我们南工毕业五十周年。五十年是人生的大半辈子了,许多同学建议大家再聚聚、再叙叙、再乐乐。由于上海的同学要到常州来与老同学相聚,又因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定在常州举办,我们就在2012年底出版的第28期《学友通讯》中提到了设想今年在常州举行大团聚的讯息。

    今年6月20日给所有同学寄发了信件,确定10月中旬我们同学在常州大团聚。并由卞焕铨、苏虹、蒋华扬和李鹰组成了团聚的筹备小组,担当着团聚的各项工作。作为东道主的常州同学欢迎大家到常州作客,表示将尽心做好接待工作。随后,有好多同学主动来电话或电子邮件与筹备小组联系,筹备小组成员也分头与一些同学电话交流,这就大致确定了参与团聚的人数。根据我们实际情况,设定了这次团聚“重聚轻游”的方针。

    花博会自9月28日开幕,至10月27日闭幕。为避免会展前期和星期休息日的游客高峰,我们确定在10月17和18日二天为相聚的集体活动日。

    16日上午,蒋华扬在火车站迎候了首批到来的同学——谢杏生和刘守正,并应邀到了蒋华扬家作客交流花艺。(后来唐虔夫妇也应邀光临了蒋华扬家。)下午,蒋华扬和李鹰又先后迎来了汤韵芬、姜仁栋、许国祥夫妇、苏虹夫妇、徐静和孙健(我们南工同届机制专业同学)、张金祥、唐虔夫妇、丁涌根夫妇、许安根及其小儿子、徐爱娟、蔡林芳、蔡杜明和陈静芬同学,外地来常州的共21人。我们欢迎同学们,也欢迎许国祥、苏虹、徐 静、唐虔、丁涌根携手同行的老伴,他们几位已是我们同学的老朋友了;还欢迎随父许安根同来的小许新朋友。东道主赵霞来了,陆秀英在其老伴史冠群(南工同届铸造专业同学)和孙女的陪同下来了。同学们彼此相见的高兴劲儿自不必说,可心里想的、嘴头说的却是句大实话:“我们毕业五十周年能再团聚真是很不容易啊!”

    安顿好住宿之后,就在旅店隔壁的饭店就餐。虽无酒水助兴,但当谈论今天重逢的话题时却是津津有味,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忆不完的往事。

    17日上午8点,我们按计划乘大客车直达花博会主展区,在入口处的大型花卉造型前合影留念后就乘游览观光车徐徐前行,径直到了主展馆。主展馆有A、B、C三个展室,各展室又有上、下二层,展台上的花卉琳琅满目各有特色。下午再乘游览观光车到艺术馆,全馆设有六个展室,首先映入眼脸的是镇馆之宝——玉雕螳螂大白菜。另外还有很大的木雕龙船等等各色展品,真是目不暇接。由于时钟不留情,我们只能边步行边观赏室外展品,向出口处行进再候大客车返程。   

    17日晚餐时,二桌餐桌上都备了红酒和饮料。同桌同学相互碰杯祝愿已不过瘾,那桌的谢杏生举杯过来向这桌年长的许安根、汤韵芬敬酒,也与其他年少的同学一同干杯。接着,83班的团支部书记许安根带领几位83班同学与大家共举酒杯。82班的同学也呆不住站了起来,由唐虔领头向大家致祝酒词再次掀起聚餐高潮。

    席间,多位同学回忆着在学校时的往事,讲述着与同学相聚中乐趣。蒋华扬还带来了就读时同住一个宿舍里同学的集体照片,其中唐虔、刘守正、张金祥、蒋华扬四人今又会聚在常州了。照片中人像虽清晰可见,但他们见到五十多年前照片中同寝室的同学时,有的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他们从交流中感到亲切,希望同室的其他同学和我们三个班的其他所有同学健康、幸福、长寿!晚年欢度祖国现代化建设!尽管照片虽小,可它浓缩着同学的诚挚情感。

    餐后,同学们聚集在苏虹的房间里倾听着苏虹、徐静、许国祥等同学通报他们所知道的许多未能来聚会同学的情况。每讲着一位同学就使我们忆起了他的音容笑貌,钩起了对他的思念。

    18日,我们听从了大家对活动意见,在上午8点半结队参观“天宁寺”。大家除观佛拜菩萨、浏览寺院外,许多同学还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塔——“天宁宝塔”尽兴,站在顶层眺望市区,四周的高楼大厦、地面的纵横街道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也能看到常州市500万人民正在建设“苏南现代化”的新景象。

    午餐仍是二桌,好似同学临别前的饯行聚餐,大家依然有说有笑,也有同学互致祝词提前道别。下午,同学陆续步行到车站返程。我们默祷各位一路平安!以后有机会再相聚。

    我们的团聚活动在大家开开心心气氛中顺利结束了。对此,我们要感谢为这次活动付出极多辛劳的徐静、孙健、谢杏生、许国祥,感谢为这次团聚筹备中出谋划策的蔡杜明、陈静芬。感谢众多关心、支持活动的同学,尽管他们因各种不同原因未能亲临常州。同时,我们筹备小组并代表常州东道主向团聚活动在筹备、组织和活动中做得不妥、服务不周的同学和家属致以歉意!

    团聚活动前,因同学们各有具体情况而不能如愿来常州参加团聚,但有些同学能在网上发给了我们电子邮件;也有一些同学能特地给我们打来电话;还有的同学是我们打去了电话。这些同学一般地都说了一句话:“请转达我对同学们的问候!”或是“向大家问好!”虽是短短一句话,却凝聚着这些同学对参加团聚的同学、对未能来团聚同学的深情厚谊。请不要忘了同窗!

(李 鹰、蒋华扬、苏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