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家是香港》----香港校友会会长贾倍思在2014年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3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245

 

 

 

各位学长,给位学友,各位朋友,

晚上好!
 
  东南大学香港校友会和回归后的香港一起,度过了18个春秋。香港的今天看似风风雨雨,但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不仅在经济上借助中国大陆的增长优势,避过了几次国际经济危机,保持高速增长;在政治上,从殖民地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香港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在香港的东南学子有了在经济,技术,文化,教育,和政治个方面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香港,是因为香港更需要我们。
 
  和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同,香港的经济繁荣靠的是移民。即使受长期的英国和西方人的统治和管理,但把香港当成自己家的西方人极少。香港的成功靠的是中国移民,没有中国的移民,就没有香港。 中国移民才是真正的香港人。
 
  每一代中国移民的生活都是艰苦,甚至是艰辛的。过去,今天和未来,都一样。早期的移民靠着出卖最廉价的劳动力,维持英国在远东的港口贸易。 二次大战以后,来自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中国民族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大量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移民大众一起,将香港建设成了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以加工业为主的初步发达的工业社会。 这些移民,或后代,不乏有经济智慧,而又勤奋努力的青年,借助于自由经济体系提供的机会,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提供的广阔的经济空间, 塑造了以金融,运输和地产为主的发达的经济实体。来自东大(原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的学子参与这一过程,作了积极和卓越的贡献。
 
  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新一代的移民性质出现了本质的变化。 这是¨一国两制”政治框架下的人才和人口的流动,移民不再是到外国谋生途径。而是建设国家,推进对外开放,深化改革,走出中国自己的崛起之路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港具有担当领导à色的优势,但仅靠自身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这和长期的殖民统治的政体,经济和教育有关。第一,由于长期偏于一隅,没有整体的全国的开阔的视野。第二,由于历史较短短,被殖民的历史耻辱,和殖民教育中对中国历史的回避, 使香港的年轻人无法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第三,又由于在97回归前,香港的前途长期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一些人养成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而对未来不愿意做负责任的承诺和积极的长期的投入。第四,经济产业局限在金融,地产,物流和旅游,长期缺少基础科学研究,产业转型困难,创造力和后劲不ì,仅仅依赖中国大陆的优惠政策已难以为继。 由于长期以来经济上和政体上以来依赖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习惯于套用,而缺乏推陈出新, 自力更生的能力。回归后反而失去了方向。第五, 香港的发展偏重经济, 忽视对政治,文化,艺术, 和教育发展的积极的支持。人才不ì而单一。第六,沉浸于优裕的生活条件,一些香港的年轻人守成力不从心,创业举步维艰。 面对国内经济,文化,科学,教育,政治等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香港却停滞不前!
 
  要把困难看成机会,看成东南学子的创业机会, 开创香港新文化的机会。东南学子来自五湖四海,秉承严谨求实,埋头苦干,积极创新的东南学风; 受深厚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南京六朝文化之熏陶; 能够胸怀全局,放眼世界。 这是香港需要的人,这是香港的根基,这是香港核心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香港人。我们需要香港,是因为香港更需要我们。

 

贾倍思

2014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