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文苑

【诗画六朝松】之十九:云海英光汪孔祁 ——记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国画组主任汪采白先生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796

 

云海英光汪孔祁

——记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国画组主任汪采白先生

 尹 文

汪采白作品:山水画《观瀑图》(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藏画)

 黄山云海是美妙的,虚无缥缈,光彩四射,瞬息万变。艺术家的人生也是美妙的,桐荫洗砚,西溪作画,潭渡读书,两江成才,而一朝陨落,如电石星火,只留下笔墨丹青与诗词文章的,成为永久的追忆。

 汪采白(1887—1940),名孔祁,字采白,又作采柏,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生于安徽歙县西溪,祖父汪 宗沂,父亲汪福熙皆长 于文词翰墨。汪采白五岁时即从歙县潭渡国画 大师黄宾虹先生读四子 书并学习书画。黄宾虹家居歙县西乡潭渡村,与西溪毗邻,黄宾虹13岁考秀才时,与汪采白的父亲汪福熙一起“文列高等”,后来黄宾虹先生随汪采白的祖父汪宗 沂读书。同科师谊,三代相交,黄宾虹与汪采白之间世交通好,师生情谊极其深厚。汪采白随黄宾虹学习古文、专研绘画、书法艺术前后达10年之久。

    1906年,已经结婚生子的汪采白入歙县郡城紫阳镇崇一学堂读书,与陶行知、姚文采等人同窗。1907年,21岁的汪采白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修科,师 从李瑞清、萧俊贤以及日本籍图画教员亘理宽之助、盐见,手工教员一户清方,学习师范图画手工课程。汪采白从小便有较为扎实的传统绘画知识素养,在李瑞清、萧俊贤和日本 教员的指导下,毕业以后经部试,成绩优异。先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北京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安徽省立二中校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等职。1911年创作《秋江晚照图》,次年绘《歙县全图》刊于民国《歙县志》卷首。

    1929 年,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 教育专修科的学制改为四年,增设西画组,徐悲鸿任西画组主任,教授有蔡任达、潘玉良等,以留学法国的教授为主。国画组教师有吕凤子、汪采白等,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选课指导书汪采白与吕凤子、张世忠教授实像摹写课程。以两江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毕业的师资为主。1930年,汪采白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 院艺术专修科主任,主持艺术教育专修科教学工作四年,至1935年徐悲鸿出任艺术科主任。汪采白为艺术专修科的日常教学殚精竭虑,其绘画艺术在师生中素有名望。

 汪采白先生的绘画师法宋元山水绘画,擅青绿山水,其山水画格调高古清逸,受黄宾虹写生的影响,偶作花鸟虫鱼,形神兼备。1926年6月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行画展,并从展品中选21幅印成《采白画存》一册。汪采白先生为人风骨清逸,从不以书画交权贵,却常以自己的画作品作为学生的奖品。1935年8月作《风柳鸣蝉图》,以寄国事艰危之悲。当时有一日本商人愿以重金购此图,汪采白先生对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的行径非常厌恶,毅然拒之。同年11月在南京玄武湖举行画展时,《风柳鸣蝉图》为法国驻中国大使所预订,对此时人有“艺才惊外使,珍赏满京华,二三风柳—鸣蝉”之赞。

 在教学中,汪采先生以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方式传授他的艺术主张。主张绘画艺术面向生活,面向大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强调“对一草一木要仔细观察,写其形传奇神,要临古学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多选真山真水入画。汪采白的绘画主张具有明显的写实主义倾向。其艺术观点,与民国年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艺术思想相一致,所以与留法归国的徐悲鸿、潘玉良等西洋画教授相处融洽。1936年春,汪采白先生四上黄山写生,返南京后完成《黄山图》组画36幅,印成《黄山卧游集》,由当时名流许世英、胡光炜、胡适先生作序。胡适先生序云:“近人作山水画,多陈陈相因,其层峦迭峰,不是临摹旧本,即是闭门造山。汪采白先生此册用青绿写他最熟悉的黄山山水,胆大而笔细,有剪裁而无夸张,是中国现代画史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黄山卧游集》的出版,在中央大学艺术科师生中广为流传,造成了艺术家们对黄山的向往。1936 年徐悲鸿率领艺术科师生赴黄山写生,与张大千在黄山不期相遇,其中也有汪采白先生的影响,其时,中央大学艺术科的师生画黄山形成了写生创作的热潮。

    1936年秋,汪采白先生赴北平任教,与齐白石、张大千、王雪涛诸名家时有交往。次年,黄宾虹先生亦应聘来北平任教,汪采白先生对恩师的到来予以接待安排。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汪采白先生离开北平南下,回到家乡歙县西溪故里。抗战期间,皖南山区是中国抗日军队的第三战区,崇山峻岭之中是中国军队,皖赣铁路铁轨被切断,日寇始终未能进入宁国县的山口,新四军军长叶挺在泾县亲自指挥阻击日军,皖南山区相对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汪采白先生得以在家乡作画办学,施展才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西迁入蜀后,从重庆来函,催促汪采白先生赴重庆任教,因为战争交通阻隔未能成行。本来汪采白先生可以在家乡度过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不幸的是1939年夏天,由于山区林深草茂,汪采白先生不幸被毒虫咬伤,遂致感染,医治时又被庸医所误不能痊愈。拖延到1940年夏病情恶化,后送屯溪医治未果,于此年7月23日溘然长逝,享年54岁。一代画坛巨匠,不幸英年早逝,安葬于歙县练江西干山披云峰山麓,与新安著名画家渐江上人墓相望。

 汪采白先生是江南汪氏之后,汪姓是江南大姓,徽州黄山地区有“新安之族汪为最”之说,汪姓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鲁成公次子姬汪人称汪侯。汪氏三十一代祖先汪文和,于汉献帝兴平年间授龙骧将军,于建安二年举族南迁,是为汪姓江南始祖。在江南汪氏族谱中最富盛名的是唐代越国公汪华,汪华生九子,九子人丁繁衍,极为兴旺,成为江南望族。歙县谚语说:“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唐代泾县令汪伦在桃花潭畔送李白,李白留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后来李白于安徽当涂采石矶醉酒捞月,坠江而死。汪采白名字含有采石矶、李白的字样,汪氏一代英 才英光乍现即又仙逝,令人惋惜不已。对于汪采白先生的英年早逝,黄宾虹先生非常痛心,书写了“云海英光”四字以表示深切的悼念之情。

 汪采白先生的存世著作有1926年出版的《采白画存》,1937年出版的《黄海卧游集》黄山三十六景图。黄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景,峰峦叠嶂,奇秀甲天下,以奇峰、怪石、云海、瀑布、温泉著名于世,新安历代绘画名家辈出,有海阳四家,新安画派、黄山画派之说,梅清、渐江、石涛、查士标、汪士慎等画家名垂画史,汪采白先生是新安画家中的后起之秀,其艺术成就为后人所瞩目,此幅《观瀑图》,用笔磊落有豪气,用墨明丽有清气,章法结构严谨不俗气,通幅画面挥洒自如,见笔见墨,得山川之灵气,其时的中央大学艺术科藏龙卧虎,以作品胜,彪炳千秋。 

【校友辞典】

汪采白(1887—1940),中国近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安徽歙县人,名孔祁,字采白,亦字采柏,以字行,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幼年曾师从黄宾虹学习古文与绘画,1910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李瑞清弟子。后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0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主任,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授,兼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擅长青绿山水,亦善竹石花鸟。作品有《兰》、《黄海卧游集》、《群山过眼图》、《莲花峰图》、《兰竹石榴图》等。

(转自《东南大学报》1245期)